提高儿童电影艺术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儿童电影创作专业队伍。同时,还需要创作者脑洞大开,开展颠覆式创新。只有新颖的故事和创新的叙述方式,才能给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们带来新观影体验
中国电影每年即将增加6.8亿观影人次——最近,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免费观看两次优秀影片,使观看优秀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
优秀影视作品围绕正能量主题精心挑选题材,有助于帮助青少年理解乐观、勤奋、助人、利他等正确价值观在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当前,抖音短视频、好莱坞电影、爽文网剧……各种文化产品“乱花渐欲迷人眼”,潜移默化之中,一些不良影响已经在某些青少年身上显现,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2017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由所在学校组织安排”。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陡然增加的年轻观影人群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统计,我国约有1.7亿中小学生,一年两个学期,每学期观影两次,算下来一年就是6.8亿观影人次,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如何为这1.7亿少年观众提供优秀儿童电影?
根据此前各地经验,学校通常会通过礼堂、阶梯教室组织学生观影,实践基地、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也会满足部分观影需求。对于只能在商业院线观看的影片,各地宣传部门和影片发行放映机构也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在片源、票价、观影场所和放映设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学校开展影视教育活动。
更核心的问题是,该给孩子看什么样的电影?近年来,全国儿童电影年产量在40部至50部,数量足够,但能得到少年观众喜爱的却凤毛麟角。尤其是国产影片在卡通形象设计、故事情节编排、动画特效制作以及育人主题植入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以至于在我国幼儿教育阶段,儿童观看的影视素材80%以上来自欧美和日韩等国,国产优秀影片相对不足。
近几年,国产电影正在经历大洗牌,逐渐走出低谷。但是,要满足少年观众的观影需求,不仅需要电影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学知识,了解中小学教育理念和基本方法。热爱孩子、了解少年儿童生活,是创作好儿童电影的必要前提。我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儿童电影专业人员大量流失,儿童电影专业创作生产机构销声匿迹,导致儿童影片艺术水准下降、创作生产题材重复、艺术质量在低水平徘徊。提高儿童电影艺术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儿童电影创作专业队伍。
此外,给小观众看的电影,还需要创作者脑洞大开,开展颠覆式创新。只有新颖的故事和创新的叙述方式,才能给信息爆炸时代的孩子们带来新观影体验,激发他们的观赏兴趣。同时,儿童电影的传播方式也必须创新,发行放映形式也要创新。互联网、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是电影传播的最新手段,也很受少年儿童喜欢,儿童电影工作必须重视新媒体新形式,打通传播渠道,让少年儿童更便利地看到儿童电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