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6岁的董敏芳辞掉了大城市里的高管职位,回到湖南岳阳县筻口镇老家,办起了水稻专业合作社。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像董敏芳一样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的人员已达780万人。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正掀起一股“返乡热”。
数十年前,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口号:“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今时今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乡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大多数农村早已焕然一新,真正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资本、人才纷纷流入,加上土地资源,新农村具备了生产要素,吸引了一大批返乡乃至下乡创业创新者,在新农村演绎着创富故事。
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的白杰鹏就是其中一例,他放弃在外面打工收入较为丰厚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村子,整合了村中的酿酒小作坊,成立“百家酒坊”,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把产品销售出去。现在,他每年有近40万元收入,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就现阶段而言,把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想象成为一首田园诗,恐怕也不现实。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必须对农村的创业创新环境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行稳致远。譬如农产品生产销售风险较大、农村市场竞争较激烈、农村人才较短缺、创业创新融资较难、农村公共服务不足等。
扶上马,送一程。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通过积极稳妥的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人才、风险应对等难题。譬如,针对融资难题,可以完善相关政策,在农村实施“政府+银行+保险”的融资模式;针对人才短缺,可以由政府财政补贴,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训计划;针对创业创新风险,可以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涵盖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如山东省开展的“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开展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网络创业、电子商务等特色创业培训,引导他们回报家乡、投资家乡、发展家乡。
创设良好的软硬环境,让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者能作为、有作为,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