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老年人,可能许多人脑海中的概念还是“白发苍苍、体弱多病”,但这种刻板印象显然过时了。近日,有媒体提出“新老年”的概念,他们健康尚佳、有钱有闲、心态年轻,丝毫没有暮色昏沉之感,反而展现出了满满的“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活力。
放眼四望,我们身边的“新老年”还真不少。许多父母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启了全新的人生阶段,生活拥有了多种多样的“打开方式”。除了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也有人唱歌跳舞、认真培养爱好,有人重回校园、参与继续教育,有人行万里路、游历天南海北……各不相同的选择或文艺、或潇洒,拼接成斑斓多姿的晚年生活,让一众“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的年轻人大呼羡慕,“爸妈过得比我年轻”。
老年人越来越显“年轻”,意味着我们必须更新旧有的“老龄观”,为情况愈发多元的老龄化社会做足准备。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有60岁及以上人口2.4亿,到2025年将达到3亿。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并不是社会的负担,反而带来了机遇。比如,许多敏锐的企业家紧盯“银发市场”,抓住当下供需错配的痛点,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文化等方面,深挖老年人消费蓝海。
当然,迎接“新老年”上线,消费只是重要切口而非全部。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老年人也是宝贵的财富。他们中的很多人非常愿意发挥余热,也能够承担相当的社会功能。我们或许都遇到过这些温馨动人的场景:在街道一隅,头发花白的理发师拿着推子哼着小曲;在三尺讲台,退休后返聘的老教师热情洋溢;在美丽公园,年过花甲的歌唱家悉心指导爱好者……当今社会,中青年群体普遍负重前行、精力有限,老年人以恰当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在大有裨益。拿出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定能挖掘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活力。
以更大视野来看,老人的生活从单调枯燥到丰富多元,直接折射着社会进步。曾几何时,七八十岁走进大学、有所成就,还是外国老人的“专利”。而今,我们的大学校园里,也有了蹭课六年、只为学画的“学霸爷爷”,会五门语言、能玩转修图软件的“奶奶同学”。两相对比,顿生感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当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社会进步中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培厚人生意义,我们的社会也便有了稳定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