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
打开广州一季度经济成绩单,一股“新”意扑面而来:结构性指标继续向好,新动能比例持续增加,新动能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尤为“抢镜”的是,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与新能源、轨道交通、高端中介服务等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速为8.0%,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增长10.2%,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增长20.5%,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增长8.6%,IAB产业增长8.8%——新兴产业涨势强劲、节节攀升,用“出新出彩”来形容毫不为过。
数字,会说话。这些数字,“说”了什么?
新兴产业表现亮眼,说明广州经济新动能正加快成长;新动能占比增加,说明广州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跑赢GDP,展现着广州经济发展的韧性、后劲,意味着广州发展动力更强、活力更足、空间更大。
有什么样的高度,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近年来,广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紧紧抓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一季度新兴产业“强势”增长,正是其中的生动缩影。
数字背后,有大文章。新兴产业的亮眼表现,从何而来?
从发展实体经济中来。根深才能叶茂。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和命脉。近年来,广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着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市,让越来越多“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广州创造”跃升,向价值链高端前进。
从经济结构调整中来。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对广州这座“老城市”而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可回避、必须完成。当前,广州抢抓战略机遇,着力布局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思科智慧城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最好条件。
从创新驱动中来。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扑面而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广州及早谋划,长远布局,紧抓技术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上奋力前行。加强谋划部署,加快落地推进,让广州产业布局更合理,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进展。
还有,从苦干实干中来。咬紧牙关、顶住压力、埋头苦干!广州新兴产业数据亮眼,其背后正是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是广州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的奋斗身影。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支撑广州经济发展的仍是传统产业,新动能尚未担当应有之重任;广州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仍有待提升,新动能成长距离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差距,既是潜力、空间,也是目标、方向。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把心聚起来、把神提起来、把劲鼓起来,坚定发展信心,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加快培育新动能,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坚实支撑。
加快培育新动能,需要更大魄力。河入峡谷,风过隘口。广州新旧动能转换,正值紧要之时、正处在关键节点。在这一紧要关头,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沾沾自喜,决不允许“疲劳症”“懈怠症”抬头。全市上下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广州未来有多大的发展,关键就看现在,关键就在脚下,关键就看新动能。铆足劲,闯过去,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
加快培育新动能,需要更实举措。当前,广州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仍面临较大挑战;科技型企业总量不够多、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招商引资成效有待提升,广州需要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全市上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再出新招,再出实招,再进一步。
加快培育新动能,需要更好作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千头万绪,牵涉各方利益,伴随转型阵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围绕目标任务逐一对标对表,一项一项抓好抓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破,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培育新动能是干出来,是奋斗出来的。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扎实的举措,全力推进广州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交出更优答卷,开创崭新局面!
(广州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