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供给创造需求与更多工作

http://www.newdu.com 2017/9/19 深圳特区报 谢作诗 参加讨论

  动态地看,任何人工作都会增加社会财富。财富增加了,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就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

  一位朋友到欧洲旅游考察后回来说,在法国和德国的街头看到很多难民,甚至还有不少衣着体面、非常健康的一家三口坐在街角乞讨。原因竟然是他们领了政府发放的救济金以后,政府不允许他们去工作。因为政府认为,假如这些难民可以工作的话,那么就会抢了当地人的工作机会。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要静态地看问题,而要动态地看问题。静态地看,工作岗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是你有了工作,我就没有了。但是动态地看,工作岗位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

  动态地看,任何人工作都会增加社会财富。财富增加了,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就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没有财富的增加,不可能有对iPhone手机的需求,也就不会有相应的工作岗位。

  或许你认为之所以以前没有iPhone,是因为那时没有相关的技术发明。那好,另外举一个例子。大棚蔬菜是改革开放后才流行的。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在之前有没有?有。但为什么之前没有大棚蔬菜的供给呢?答案是,因为人们收入低,吃不起,没有这样的需求。

  这说明,没有财富的积累,很多需求就不会产生,新的工作也就不会产生。

  这并不是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恰恰是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所谓供给创造需求,并不是一种产品本身创造对于自身的需求,而是其他产品的供给创造了对于自身的需求。是生产大豆、生产衣服、生产药品等等供给创造了对于iPhone的需求、对于大棚蔬菜的需求。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限的是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任何提高效率、增加财富的行为,都是在创造新的需求,因而也就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任何人工作,都是在增加社会财富,因此也就是在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公元元年,世界人口2亿;到公元1800年,人口10亿;今天人口70亿,人均寿命70岁。事实摆在面前,人口如此增长,失业率增加了吗?

  德国和法国的做法,恰恰是在制造失业。任何阻止他人工作的做法,都是在制造失业。

  正确的做法,是允许他们工作。工作后,因为有了收入,可以适当减少政府的救济。假设他们每个月可以自己挣800欧元,政府原来给他们发的救济金是1000欧元,现在政府可以只给他们发放500欧元。最终,政府少支出了500欧元,难民们也比原来多了300欧元。

  政府少花钱,可以减税,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这其实也能增加就业。

  当然,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如果允许难民工作,其涌入会不会对本国工人的就业造成冲击?短期有,但是控制冲击的正确办法应该是根据承受能力逐步接受难民,而不是给他们救济,不让他们工作。给任何人救济,又不让他们工作,最终都会伤害经济,使所有人都受损。

  与此相关的老话题是机器能不能抢人的工作。曾经,人们认为会,认为随着机器替代劳动,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失业会增加。但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机器只是部分替代了人的工作,但同时又产生了更多的工作。因为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财富,产生了新的需求。

  如今,人类即将迈入智能机器人时代,又有人老调重弹了,说这一回狼真的来了,智能机器人会替代人,人类没有办法跟智能机器人竞争,将找不到工作,未来人类也不再需要工作了,人类要做的就是消费智能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真的会是这样吗?

  比如,我现在开课讲经济学,你以为那些学习课程的朋友是来学习赚钱技术的吗?是来拿文凭的吗?都不是,他们是来学习理性思考的方法,是来体会理性思考的乐趣。我不相信,这种分享理性思考的乐趣会因为智能机器人而改变,改变的只能是具体的分享方式。

  智能机器时代,老的一代工人或许因为不适应而一时失业,但是新的一代工人最终一定会成长起来。或许有些人只看到机器替代了现在看得见的工作,却没看到因此而产生的现在还看不见的工作。因为它们只属于弄潮儿。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Tags:供给创造需求与更多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