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毋庸置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三农”问题的短板、弱项更显突出、更需解决。如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能否振兴,归根结底是要看是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兴旺,而是农村各种产业的全面兴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虽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但根源基本是结构方面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生态宜居环境。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受市场经济和传统习俗影响,我国农村地区部分社会丑恶现象时常沉渣泛起,一些消极落后思想一时难以消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优秀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人文精神,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野山林。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乡村治理机制仍需完善。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克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保护发展,着力解决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等问题。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不断解决好农民就业和收入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数量多、分布广、基础弱,“蝇贪”“黄赌毒”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妨碍乡村振兴。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密切联系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党建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松懈、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不弱化。必须切实加强纪律建设,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成员自身行为,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作者黄洪雷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安徽农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