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下共同建设生态环保、内涵发展动力充沛、创新能力迸发的黄金经济带,不仅要有对国家战略的深度认识,同时还需要我们加强改革创新,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牛鼻子”共同推进。
经济带的核心驱动力
以经济带的核心驱动力角度来看,理论上,经济带的形成,既有自然地理的链接与交通网状结构带动的物流、人流、资金、信息流汇聚,同时,产业集群的区域聚集与梯次配置也通常是经济带的典型特征。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型产业基础的经济带,其间必有中心核心城市,或者是规模性城市群作为经济带的核心驱动力。这就如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驱动国一样,承载并推动着经济带的产生要素有机配置,并使经济带在全球和区域竞争中持续发挥可持续增长作用,这一点在欧洲区域一体化60年成功经验中已得到充分验证。以全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历史经验角度看,19世纪的美国五大湖经济带,今天的美国加州、德州经济带,德国的北威州经济带,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经济带等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城市为主体的经济带形成并产生强大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均是存在高效竞争力产业集群,既作为核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内在本质的驱动力,同时也带动经济带的良性形成。所以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其重点就是要发挥沿线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功能和产业集群放大效应。
树立“一盘棋”思想
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超大城市,如何服务黄金经济带建设?上海就其自身建设和发展方向而言,高质量、高经济密度,以创新、环境为考量的标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已经明确。上海城市经济结构除了传统上的金融、商贸优势外,新兴产业正在积极向高端制造、生物科技、半导体等产业集群过渡,引领效应日益明显,同时,上海公共服务功能也正在与长三角进行区域对接,区域一体化机制开始发挥作用。而上海提出的“四个品牌”建设既是对于上海城市自身功能提升的再挖掘,同时也是有效带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抓手。
从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核心驱动力要素分解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科技研发、信息咨询、教育、医疗等行业不仅可以作为制高点引领和辐射长江经济带,也可通过探索各种机制融合和创新,特别是各种要素资源的协同,共同推动建设长江经济带。而上海作为国际性开放城市,其对接的外部市场和机遇,特别是深化改革的上海自贸区,包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更是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容量扩大提供了宽敞的“出口”。因此,建设长江经济带,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上海在核心驱动力要素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另一个方面更要有区域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从全球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城市群发展成功的经验来看,如果想获得全局性的一体化红利和一体化成果,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有开放和共赢意识。在这个方面,上海不仅一直有服务全国的战略意识,同时开放、进取的上海也拥有这个传统与胸怀,而这将为带动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推动经济动能转换
“经济带”的核心是经济产出能力、辐射能力和经济溢出能力,是市场规模的创造与区域经济体竞争能力的提升。这在建设黄金经济带过程中,完全取决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能级改造。传统上,长江作为中国的交通要道和黄金水域,沿线地区借交通和物流便利,形成粗放型产业聚集,也导致了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的损害与破坏;而如何在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发展理念下,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既要有“约束型、精细化”的建设理念上的再认识,同时更要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从德国鲁尔区传统上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出,到今天生态友好型、科技创新型德国北威州经济带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态友好型的经济带建设中,并不是简单地“去工业化”以带来生态环境变化,而是以产业能级和创新能力提升,以产业集群优化为核心主线的。对应地,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是在白纸上的蓝图新设计,也不是空地上的新建设,而是在既有的经济结构中进行再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要以经济产出能级作为依据,并在生态保护下完成——这里面涉及经济带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再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显然,新旧动能转换,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至关重要,而坚持经济能级提升与创新型新产业集群聚集则是重中之重。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探索,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相信,以创新为方向系统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担共享为机制基础,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牛鼻子”不断推进,必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
(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