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李谦:河北坚持综合治霾 打赢蓝天保卫战

http://www.newdu.com 2018/10/25 行政管理改革 李   谦 参加讨论

  李   谦

  [摘 要] 河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河北重要指示要求,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全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突出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城乡联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河北力量做出了积极努力。

  [关键词] 污染防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河北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河北省环绕京津,区位特殊、责任重大。由于历史形成的偏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利扩散的地理位置,河北省大气污染问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河北“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作出了“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

  河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河北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战役,作为践行“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实际行动,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突出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城乡联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65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9.8%,超额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2018年1—8月份,全省PM2.5平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2%。2017年廊坊市PM2.5平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5.5%;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8.9%,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考核中综合排名第一。

  一、坚持科学治霾,健全责任体系

  在顶层设计上,2017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连续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和18个专项实施方案,形成了“1+18”政策体系,同步部署开展了农村清洁供暖、“散乱污”企业、劣质煤流通、不达标车辆、扬尘污染、露天矿山整治七个专项行动;围绕落实“1+18”政策体系、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了三轮大规模培训,各市县政府、省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环保系统干部共1600人参加,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2018年,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督导检查上,省委书记、省长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省委深改会、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多次明察暗访、检查督导,省长每年与各市市长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特别是围绕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成立信访举报问题工作专班,由省委副书记、主管副省长任“双组长”;省委、省政府还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省大督查重点,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随机抽查、突击检查;省人大每年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2018年又开展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检查,目前正在组织四级人大、五级代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动监督;省政协连续多年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1号提案,各地各部门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监督,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考核问责上,省委、省政府出台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和责任清单,加大环保考核权重,制定空气质量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办法,每月排名,奖前三罚后三。对没有完成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市、县公开约谈曝光,并对1名县长、4名副县长免职处理。2017年以来,全省因治霾不力给予党政纪处分4126人,有效传导了责任和压力。廊坊市作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4”城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雷打不动每周调度、关键时期每日调度、实时研判“十分钟”调度,并聘用专职督查员、网格员和异地专业检测机构,建立第三方督查考评机制,制定责任追究和目标评价考核办法,2017年以来累计处罚排名靠后县(市、区)1亿多元。

  二、坚持精准治霾,主攻结构调整

  河北偏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和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源。综合全省排放清单和各市源解析结果,PM2.5主要来自燃煤、工业、扬尘和机动车污染,分别占29%、27%、22%和14%。以廊坊市源解析为例,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污染对PM2.5贡献率分别为30.5%、18.5%、15.4%和14.7%。因此,全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突出抓好“两高”“两散”“两车”治理。

  “两高”就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河北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75%,其中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工业的74.4%、53.1%和66.5%。为此,把去产能作为污染治理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6643”工程(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4000万吨,“十二五”期间淘汰水泥落后产能6100万吨、平板玻璃3600万重量箱),并自我加压将范围扩大到焦炭行业,到2017年年底全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6442万吨、煤炭4400万吨、水泥7057万吨、玻璃7173万重量箱、焦炭2087万吨,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8年再压减钢铁产能1200万吨、煤炭1217万吨、焦炭500万吨、水泥300万吨、玻璃800万重量箱,到2020年年底全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工作中,主要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在市场化手段方面,探索实施指标交易等办法去产能。邯郸市探索出了“钢铁产能指标交易”,根据钢铁企业承担的去产能任务量,按每万吨钢、铁产能各100万元的标准,缴纳钢铁产能指标置换交易金,专项用于补偿承担压减任务的企业。廊坊市围绕建设“无钢市”目标,创立了“一次性买断企业全部资产,整体规划、土地置换、转型发展”的区域钢铁产能整体退出新模式,由华夏幸福集团对两家钢厂进行整体收购,产能实行市场交易,2017年退出钢铁产能914万吨,近两年关停剩余2家钢铁企业。同时,在全国首开煤炭产能置换指标市场化公开交易先河,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煤炭产能指标累计交易2666万吨、交易额45.7亿元,企业由被动“要我为”向主动“我要为”转变,正在形成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法治化手段方面,制定并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6个严于国家的标准,倒逼不达标产能退出市场。唐山市探索出“指标约束+末位淘汰”机制,根据企业的压减进度、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税费贡献、规划布局、工资社保、产业延伸等指标进行打分,从低到高综合排序,按位次压减,精准推动低效产能加速退出。同时,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中东欧、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为重点,大力推进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能“走出去”,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和样板,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两散”就是散煤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一方面,突出散煤整治。全省共有农户1434.4万户,冬季取暖期散煤用量约3140万吨,不但煤质差,而且直燃直排,排放强度是大型工业锅炉和电厂的几十倍,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对此,围绕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和农村生活方式革命,以清洁化替代为目标,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油则油、宜煤则煤,2017年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清洁取暖353.9万户,其中气代煤电代煤327.8万户。据对廊坊、保定10个县(市、区)跟踪分析,“双代区”气代煤电代煤对取暖期PM2.5平均浓度改善的贡献率达到44%。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对剩余1080.5万户农户,按照优先环北京市县、优先传输通道区域、优先冬奥会赛区及周边、优先省会等中心城市周边、优先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县(市、区)的“五优先”原则,全面推行清洁取暖。对平原地区618万户,力推电代煤,稳妥推进气代煤;对山区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以洁净煤替代,到2020年推广气代煤电代煤700万户,实现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清零”,山区全部清洁取暖。廊坊市作为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市,主动扩大禁煤范围,把全市域划为“禁煤区”,完成气代煤电代煤69.5万户,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散煤销售网点全部清理取缔,并启动30个城中村、9个危陋住宅区拆迁改造,消灭了大量小煤炉,基本实现了“禁煤区”散煤“清零”。另一方面,突出“散乱污”企业整治。“散乱污”企业大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完善、超标排放严重,既严重污染环境,又扰乱市场秩序。河北省在推进工业企业达标治理、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时,狠抓“散乱污”企业整治,坚持重点在“污”、不在“小”,明确标准、全面摸排、分类整治,采取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提升改造等方式,在2017年整治10.8万家基础上,2018年又排查出1.3万家,年底前全部整治到位,做到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实现动态“归零”。廊坊市文安县作为北方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25%,从业人员十几万人,但“散乱污”问题十分突出。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制定出台了《人造板行业整改规范二十条》,对集中区超标排放的2000余家企业依法关停,5000余家扒皮厂、粉料厂、劈板厂全部取缔。同时,在整合创新和市场化上找出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规模以上人造板企业从39家增加到200家,税收不降反增、实现翻番;对拆除“散乱污”企业置换出的3万亩土地,引入“科技成果孵化小镇”“科创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实现了区域发展整体转型,既改善了空气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净化了市场环境,取得了“一石多鸟”的效果。生态环境部在廊坊文安县召开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现场会予以推广。

  “两车”就是重型载货车和老旧车。河北共有重型载货车辆50.4万辆,据测算,一辆重型载货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200辆小轿车。同时,过境货运车辆数量巨大,境内高速公路年通行货运车辆近1.2亿辆(次),其中外地车辆4900余万辆(次)。而河北境内营运铁路6958公里,除过境不能利用之外,实际营运仅2242公里,每万人铁路0.3公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8公里。为此,把治理公路运输作为调整交通结构的重中之重,一方面,集中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建设绕城通道,实行遥感监测,停止港口接收公路运输煤炭,并争取建设铁路货运专线,2018年全省铁路货运2.4亿吨,同比增长22.3%;另一方面,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在2016年全部淘汰109.4万辆黄标车基础上,研究提高老旧车淘汰标准,累计淘汰39.9万辆,2018年年底前全部淘汰。廊坊市每天过境重型卡车达2200多辆,坚持远端分流与近程管控相结合,对城区内货车实行证卡管理、限量限时限路段通行,并加强超排车辆监管,先期投资1280万元,建立了6套垂直固定式和2套移动遥感监测设备,累计检查车辆9.5万辆(次)。

  三、坚持铁腕治霾,完善监管体系

  一是以督察监察督政。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2016年年底启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组建了6个副厅级跨区域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驻市开展环保督察,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借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经验做法,2016年建立省级环保督察制度,坚持两年一轮,实现了省对市环保督察全覆盖。二是以严格执法查企。针对环境违法行为易发多发、专业性强等特点,组建省、市、县三级环保警察队伍,在省法院、省检察院分别设立环保审判庭、生态环保监察处,2018年4月,省法院公开宣判5起案件,5月份省检察院通报8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件,对违法排污起到了有力震慑。同时,加强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2293个乡镇全部设立环保所。2017年秋冬季以来,省连续开展五轮督察执法,检查企业9.5万家(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4万个,关停取缔违法企业506家。三是全方位监测监控。坚持“一个平台管环保”,建立全省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在每个县建成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基础上,所有乡镇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监测点位实现全覆盖。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安装秸秆及垃圾露天焚烧红外线监测点位3679个,传输通道城市平原地区实现全覆盖,并且每个监测点组建一支小分队,一旦发现着火点立即处置。2018年以来,秸秆和垃圾焚烧行为大幅减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8%。廊坊市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智能化信息化,利用VOCs智能在线走航车,快速提供重点涉气企业名单和高排放车辆信息,准确分析高浓度VOC区域分布规律,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同时,建立全国首个市级空气质量实时管控平台,接入全市3000多家企业在线监控、5000多个传感器监控设备联网运行,利用大数据、预测预报模型等技术建立图文实时展示平台,精准分析预测,及时采取措施,实现了防范在先、控源到企、追源到点、施策到时。

  四、坚持协同治霾,创新制度机制

  一是强化区域协同。针对大气污染区域性、传输性较强的特点,河北省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与京津统一强制性环保标准,与周边地区建立机动车排放控制协作机制,实现了预警会商、应急响应、联合执法“三统一”,努力做到联防有力、联控有效。二是强化管理协同。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按照生态环境部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禁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一刀切”的指导意见,明确民生领域环境管理、清洁取暖、机动车限行、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10个严禁“一刀切”,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倒逼政府精准施策。廊坊市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与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开展深度合作,组建PM2.5特别防治专家组,成立智慧环境生态产业研究院,会同中国环境科学院“一市一策”跟踪研究组,对重污染天气成因、过程分析、应急减排清单和“一厂一策”等进行深入研究,每家企业都有“医生坐诊”,实现了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三是强化政企协同。着眼解决“政热企冷”问题,在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的同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履行节能减排责任,动员全社会打一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人民战争。廊坊市在全市2000多家执行错峰生产和应急响应的企业安装“智能环境管家在线公示牌”,逐企业明确不同生产工艺和不同应急等级减排措施,实施“红、橙、黄、蓝”四级预警提示,并通过无线交互终端实时传递信息,第一时间掌握企业落实错峰生产和应急响应情况,较好地解决了环保部门难监管、企业应急“一刀切”问题。

  总结这几年的大气污染治理:一是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思想情感认同,进一步加深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生态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环境治理短期看会带来阵痛,但从长远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倒逼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要坚持算生态账、算长远账,不因市场形势一时好转动摇去产能的决心,不因经济下行压力减弱治污染的力度,经济不仅没有失速,而且通过环保倒逼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分别增长6.7%、13.1%和21%。实践证明,只有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扭转粗放发展的路径依赖,以环境治理优化发展方式,才能倒逼产业转型、促进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破与立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去产能基础在破,关键在立。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表面做的是“减法”,实际是通过压减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腾出环境和市场容量发展高新高端产业,以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换取动能转换的“加法”,实现“长大于消”“长优于消”。2017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于钢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打破了“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因此,环境治理的过程就是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的过程,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越早越主动,越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三是正确处理源头管控与末端治理的关系。治标解决短期、眼前的问题,而治本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前几年,河北省主要是采取工程减排、强化执法等措施进行末端治理,现在单靠行政压减空间越来越窄、潜力越来越小,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主攻治本,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标准倒逼、市场化运作等办法,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消费革命、交通结构优化,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四是正确处理法律手段与其他手段的关系。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必须围绕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坚持依法治污、铁腕治污,督政与查企、明察与暗访、昼查与夜查相结合,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017年,全省立案处罚环境违法案件2.2万件,依法处罚金额11.09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118人。同时,走好群众路线,讲好治污故事,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作者简介]李谦,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Tags:李谦:河北坚持综合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