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高水平创新产业园区是落实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产业园区,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创新产业园区布局与建设受众多因素约束,是否有可依托的强大的科技资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强有力的政府扶持等。又由于政府对创新产业园区支持行为的有效性、风险投资体系及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成熟程度等往往与该国或地区市场机制的发育水平直接相关,而且由后者所决定。因此,“科技资源”及“市场体制”便成为影响创新产业园区布局与发展众多因素中的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没有强有力的科技资源的支持很难成功地建设起高水平的创新产业园区;同样,没有发育良好的市场机制也难以满足高水平创新产业园区的良性运作要求。
“科技资源”及“市场体制”是影响创新产业园区布局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国内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设立有10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但它们的效应尚有提升空间,其主要原因与“市场体制”发育水平不高不无相关。市场体制发育尚不完善,导致国内的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着“市场体制”供给短缺状况,以致科技与市场结合渠道不畅。其主要表现为市场资金流入短缺、财政资金及R&D经费使用效率低;中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最大的环节,高校和科研单位经费有限无法作为,而企业则只愿花钱买能直接生产产品的现成技术;全国每年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多,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量科技成果只停留在论文、样品、展品上,这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60%-80%的转化率形成鲜明对比;每年取得专利多,但实施率低。“市场体制”供给短缺,也使创新产业园区内的科技研发、企业衍生与风险投资体系难以得到系统建设与完善。
建设高水平创新产业园区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和“市场体制”两大要素
在“科技资源”及“市场体制”这两个制约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中,由于市场机制的建设是需要长时期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复杂系统工程,相对而言,“科技资源”在空间上的迁移则具相当的可行性。内地的大学及科研机构都在寻求实现其科研价值的机会,园区中的企业通过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开发联盟、签订有关技术开发合同、购买有关技术成果,或通过一定条件与待遇的吸引,促使科技人才、信息及成果等科技要素向特定的空间迁移。“市场体制”的难造性及“科技资源”的易迁移性,决定了内地要在短时间内建成高水平的创新产业园区,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市场体制”要素。在内地,突破“市场体制”约束应该是建设高水平创新产业园区的关键所在。
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高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着可在世界上称强的明显优势。作为自由港,港澳有发达的“市场体制”、国际金融中心所拥有的资金优势、培育发展创新产业园区所需的以发达市场经济体系为基础的风险投资体系、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等。结合《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要求,以及“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安排,在港澳与广东交界处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产业园区,可以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和“市场体制”两大要素,在中国快速地建设起世界上高水平的创新产业园区。
系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特征,粤港澳共建创新产业园区宜设立于深圳皇岗口岸和香港落马洲之间的河套片区,以及珠海的横琴岛。为促进两个“共建园区”的建设,这两个地区在体制上可按自由贸易区进行管理。由于跨越两种制度,港澳的市场机制、市场体制、市场文化、投资机构将会迅速且全方位地进入并覆盖园区;受高效市场机制的引导和驱动,内地(乃至海外)高水平的科技资源也可能大量地流入园区,以实现其市场价值。如此,使发展创新产业园区的各种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趋于完善。
配合河套地区和横琴两个创新产业园区的发展,我们可以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一系列根据不同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园区,以承接两大创新产业园区孵化出来的创新产业,系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
(作者杨英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