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员接受通识教育,认识大千世界,把他们塑造成为更完善的人,这是运动员在苦练拼搏之外成长的另一面
“自我控制中的辩证法”“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自我成长:通往成功的阶梯”“如何运用好社交媒体”……
这些五花八门、涉猎广泛的课程,听讲者是正在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众多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听这些课是忙里偷闲吗?和争金夺银有什么关系?
这要看怎么理解运动员的培养和成长这件事。和金牌相比,这件事的价值同样不能忽视。
又到奥运年,中国健儿又将踏上征程。他们走到全球瞩目的奥运舞台的中央,承受着关注与评判,创造着荣耀与辉煌,也承担着常人难以感受到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世界里,固然有着对金牌的强烈渴望,但换个角度看,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年轻人,面对信息爆炸、快速变化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情绪,与同龄人相比也并无二致。他们需要得到激励与鞭策,也需要得到鼓舞和安慰。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只有金牌这一种价值。
以往,运动员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成长。苦练固然有佳绩回报,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当他们走下赛场、人生转型时,也常因见识的局限和能力的单一感到手足无措、茫然无奈。也因此,运动员接受教育、退役保障等话题,时常由一些个案而掀起波澜,引发争议。
所以,这些看似与金牌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对培养一个精神和身体同样饱满强健的运动员有着润物无声的作用。这些课程既有意志锤炼、心理调适等内容,也包括文明礼仪、媒介素养、法律常识、传统文化、沟通技巧等。这种培养,正体现了“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人文理念,让他们接受通识教育,认识大千世界,把他们塑造成为更完善的人,这是运动员在苦练拼搏之外成长的另一面。
以人为本,育人为先。这种变化,也是体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人们期待着走上领奖台的中国健儿挥洒豪情与笑容,同样期待着他们登上这座荣誉殿堂之后,能在更广阔的人生中也找到自己的价值,创造更多可能。他们的身上,也折射着时代的进步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