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观念里,一个学年通常由两个学期组成,一个是9月开始的秋季学期,一个是3月开始的春季学期。这种两学期的教学模式,伴随着大多数人的学业生涯。近年来,三学期陆续在一些高校实行,高等教育模式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变革。(5月29日《贵州商报》)
传统观念中的高校二学期制正在悄然向秋季、春季、夏季三学期制转变,且笔者注意到,所谓的三学期制也无非是将原来的春季学期拆分成了两段而已,且拆分后的春夏两个学期之间除增加了一次考试以外,其实也并没有什么较为明显的界线。
因此,在笔者看来,这种春夏连读的所谓三学期制,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而且新鲜的现实意义。当然,笔者倒不是非要反对高校学期制的这种改革,只要教书育人的初衷没有改变,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上几个学期的课,完全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调整,也算不得什么问题。
但从实质上说,这种春夏连读的学期制改革却着实与笔者最初的想象有着很大差别。笔者原以为,既然实行三学期制,那么最简单的理解,学生们便一定也会在每个学期末进入自然的假期休息状态,即每年有三个假期,而绝非像现在这样,春季学期的紧张考试一结束,便立马又得进入紧张的夏季学期学习状态。
而笔者之所以说夏季学期的学习也会显得紧张,是因为夏季学期总共才只有四周的学习时间,要想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恐怕想不紧张都不行。这还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听起来比较“新鲜”以及又在所谓的夏季学期结束时增加了一次比以往更加灵活的考试以外,与原来的二学期制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嘛,而且还极有可能因此增加学生学习的紧张程度。
不仅如此,正如有些学生所反映的那样,夏季学期仅有四周时间,难免会造成今天上完明天接着上的现象,也必然会使所学知识产生堆积,给学生的消化与理解带来不小的时间压力。尽管考试内容和方法相比于其他两个学期会显得相对更加灵活一些,但在笔者看来,这似乎也并不能给学生减轻多少压力,毕竟总学分是不变的,拿不到或者过于轻易获得,反而对学生的学业与成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