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的世纪老人杨绛先生离我们而去了。生前她曾说,“如果去世,不想成为新闻,不想被打忧”,但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对她的去世表达了深沉地哀悼和思念。
杨先生诞生于辛亥革命之年,历经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文革”时期的“五七干校”、改革开放以至今日,她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书写着两个字:真实。
抗战时期,生活在沦陷区的杨绛以喜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真实表达了沦陷区民众“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保持着乐观精神”的生活状态;
上世纪40年代,杨绛的出名使人们介绍钱钟书时都说他是“杨绛的丈夫”。杨绛却这样真实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
《干校六记》和《洗澡》记载和反映着那个特别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冤屈和抗争。正是文章的真实记录和描述,著作畅销于整个80年代,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
上世纪90年代,当爱女和丈夫先后去世后,杨绛用6年时间写成《我们仨》,真实记录着这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作品深深打动了读者,至今畅销不衰。
《杨绛全集》出版时,她在序言中写道:“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她将大量的家中收藏给出版社出版时,分文不取,却提了两点要求:一是把书做好,二是不要太高,让普通读者能够买得起,读得到……
真实,是105年杨绛先生人格精神的熠熠映照!
所谓真实,反映的是人们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一致行动与判断的属性。与它相悖的。是虚伪、假做、荒谬和失实。我们虽然有违先生的遗愿,如此隆重地缅怀她,但却不能违背她一生做人的原则,将真实湮没于我们的行动和灵魂中——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时代,我们能否真实地描述和讴歌它?
面对强权和邪恶,我们能否真实地揭露和鞭笞它?
面对未来,我们能否真实地把握和适应它的发展趋势?
面对现实,我们能否真实地认识和规划行动的自己?
真实,是一种品格,它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真实,是一种行动,它决定我们的成败与优劣。11年前,我曾在武汉晚报写过《巴金走了,我们还寄托于谁?》,送走了世纪老人巴金,他给我们留下了“讲真话”的真谛。今天,我写下《真实》这篇小文,来缅怀杨绛先生,希望能“真实”地看待她,评价她。 (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