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向各区教育局、各直属高中下发《关于做好高三年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通知》。通知称,高考临近,近日个别高中校组织学生以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考前压力,并上传视频,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通知指出,撕书、吼楼等形式背离了学校育人的宗旨,也不是排解高考心理压力的正确方法,应予以纠正。杜绝简单地通过组织学生撕书、吼楼等形式宣泄压力。(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撕书吼楼,几乎成为许多高中毕业生在高考前的必选项目,甚至成为很多人多年后的集体回忆。其实即便没有亲历,也是完全可以脑补出“撕书吼楼”的大场景。从事情本身来讲,这确实是有碍观瞻,正如厦门教育部门所言,“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简单粗暴,着实背离了学校育人的宗旨,自然也不是排解压力的正确方法。
高考在即,每个即将走入考场的学子,都会背负相当大的压力,排解压力的方式可谓有多种,为什么看上去简单粗暴的撕书吼楼,能成为各地学子不约而同的必选项目呢?对此,如果真的需要纠正,我们不妨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除了撕书吼楼,高考前的学子们,还有其他的纾解压力方式吗?
在厦门教育部门的通知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其他方法”—— 各普通高中要坚持开展体育锻炼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舒缓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防止负面情绪的积累;要坚持正面引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减压方式。
这些方法无疑都是“正确”的,至少看上去要比撕书吼楼好得多,但是,在高考来临之际,还有多少学校能“坚持开展体育锻炼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呢?高三有多少班级还有体育课呢?又有多少学校愿意腾出补习时间,来给高三的学生上一堂心理课呢?连体育课都没了,有多少学校开设过心理辅导课?
学校不开,难道学生自己就不能在课下寻找这些方式纾解压力吗?高考当前,有多少学生愿意“浪费”时间去选择体育锻炼,去寻求心理帮助呢?当他们试图以这样的方式纾解压力时,会不会被学校、被家长认为在“不务正业”呢?
当教育部门以无比正确地方式对撕书吼楼的“简单”说不时,殊不知,将体育锻炼、心理疏导搬出来作为替代选项,也正是一种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权力的简单粗暴。
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高考学子会选择书本、教学楼去宣泄内心的压力,其实,这正是他们对应试教育本身的不满。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他们如考试机器般运转,失去了太多本属于他们年纪应有的色彩,内心有多少不满的压抑,撕书和吼楼,才会有多么地疯狂。
于此而言,就宣泄方式本身来说,对撕书吼楼的一禁了之,这是在用丰满的臆测粗暴对待骨感的现实,当撕书吼楼还是孩子们在高考前,可用来纾解压力的有限方式,与有碍观瞻相比,宣泄更具现实价值。而从更根本的层面上将,如果不能正视应试教育本身的问题所在,对“简单”的一禁了之,终究还是相关部门想得有点“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