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西城区通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教室空气及操场检测结果。除一间音乐教室甲醛超标外,其余教室空气和塑胶操场检测样本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西城区教委主任丁大伟表示,该音乐教室将立即停止使用,针对操场的异味,协商了包括拆除在内的三种方案,预计一周之内将最终确定。
一边是孩子流鼻血,一边则是第三方检测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看似吊诡的结论,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此“国家标准”并非健康的“安全标准”。
所谓的国家标准是《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主要是为保护运动员身体和进行训练、比赛而设计的,属于技术标准的范畴。用技术标准中的少量化学物质及挥发性气体的含量来衡量环保标准,这首先证明了体育场地合成材料严格环保标准的缺失。
与社会体育场地不同,学校体育场在校园内,学生不可避免地时时受到其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城市土地紧张,学校空间有限,一些学校在改造中,无节制地将运动场大面积“塑胶化”。此外,在诸多“毒操场”的建设之中,充斥劣质材料的并不鲜见。
校园“毒操场”归根结底还是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失范的产物,尤其是忽视了体育场地塑胶化对学生身体健康潜在环境危害的影响,自上而下缺少严格的环保标准、建设规范和建设过程监管。终结校园“毒操场”责任不在一校一域,还需系统连动。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国家环保标准,实施严格的认证与监管。其次,应建立区别于社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规范,针对学校特点严格控制“塑胶化”面积占比,同时建立更为严格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第三,严格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过程与实施质量的监管,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第三方检测评估与验收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