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公布官员手机号”,不必期望太多

http://www.newdu.com 2016/11/25 光明网 然玉 参加讨论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媒体上公布官员手机号,每一次都引发争议。近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测试,拨打了西安市临潼区共11名官员的手机,3人手机始终无人接听,两人直接挂断电话,两人转入来电提醒,民政局和监察局负责人的电话则分别是“已暂停服务”和“不在服务区”。此外,记者也拨打了南京市鼓楼区十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机,结果除两人的手机一拨就通外,信访、教育、民政、市场监察等六个部门负责人的手机始终无人接听。(11月23日《京华时报》)

  公布官员手机号,一度被视为政府部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其现实效果却一次次遭受质疑。诚如记者回访所得出的结论,众多官员的公开电话,往往事实上处于静默、沉睡的状态。要么索性无法接通,要么无法有效对话。相较于当初公布电话时的信誓旦旦,相关官员在此事上的日常表现无疑显得诚意不足。当然,针对这一现象,似乎还不能理解为是主观懈怠、拒不作为,公职人员对自我私人权利的合理顾忌,同样值得重视。

  就公开个人手机号来说,官员们的抵触与排斥,自一开始便已注定。众所周知,在媒体公布官员手机号,更多乃是一种行政指令所支配的集体意志。这其中,官员个体并没多少选择和拒绝的权力,无奈被裹挟其中,也只能是虚与委蛇、敷衍应对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接电话”、“立即挂断”等举动,无疑更能体现官员们的真实意愿。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官员在此事上的消极做法,相关部门也并未给出足够的敲打与惩戒,这其实可视作是一种妥协和安抚。

  时至今日,“公开官员手机号”已越发变成了一种虚化的形象营销策略,用以展现公共职能机构开放、包容的身段…… “民众给官员打私人电话”,从来就不是制度化、常设化的官民互动方式,指望藉此来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也许本就不切实际。相较于寄希望用官员个人的责任心与影响力解决问题,我们更该期待的,无疑是程序化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过程,能够充分回应公众合理关切,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随着各类信息平台的发展健全,民众有了更多的渠道去发声表达,这势必意味着是否公开官员的电话已不再那么重要。可即便如此,这一“公布官员电话”的实践尝试,其与生俱来的关于优化社会治理的善意主张,还是能够给我们以明确的启发:那就是要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弯弯绕绕,以最明确的责任分摊体系,来激发最高效的公共管理或服务。

Tags:“公布官员手机号”,不必期望太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