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知道最近有什么重要的节日,看看微信朋友圈就可以了,说不定自己也会跟着成为刷屏一族。这不,公历元旦刚刚过去,农历小寒马上就要到来,早有无数指尖在忙着刷新公号了。
小寒是节气名词,在二十四个节气里倒数第二。有趣的是,自从中国以公历纪年,农历小寒就被元旦分隔在新年之后。在中国人的心里,元旦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虽然也代表着新年开始,却跟春天没有关系。因为按照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元旦过后反而进入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节,小寒之后,还有大寒,大寒之后,一年四季才算完成了轮回。只是这个话说出去,不仅创造了公历的西方人会头昏脑涨,那些疏离了农历的中国人也未必都能转过向来。
有人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发现。2000多年前的古人徘徊在黄河两岸,单是一个冬季,居然就能精准无误地划分出6个不同的节气,小雪大雪和小寒大寒每年只光顾一次,居然就可以在没有大数据的手工时代分辨出六种异样的体感。他们不但知道,当太阳黄经行至那个神秘的刻度时就叫小寒,而且把一个小寒又细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智见慧识,雪被山川之节,寒气欲凝之季,却是阴阳互动鸟飞雉鸣之时。二十四节气原本是给人列一个生命作息表,给农事写一份耕作指南,想不到不仅让炎黄子孙受惠,而且成了馈赠给整个世界的文化遗产。
真正的小寒在北方。近几年,北方尤其是东北的民间悄然形成了一个潮流,就是去海南三亚买房子。这些购房者又自动生成了一个冬去春回的候鸟群——去三亚是为了避寒。的确,对三亚人而言,寒冷永远在别处,在他们的词典里,小寒只是一个书面语。然而对于北方人,寒是最切肤的寒,冷是最实在的冷。
只有生活在冻土地带的人,才知道什么叫高纬度战栗。也正是这种战栗,让农耕时代的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养成了抄着手“猫冬”的习惯,滋生出了“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人生观。当然,这毕竟是老东北的过去,如今更多的东北人在享受寒冷,而且学会了驾驭寒冷,创造出了冰雪节、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项目,把寒冷做出了商业,更做出了文化。
有学者这样评价,小寒是“君子以经纶”,大寒是“君子以修省”。心下细想之,不无道理,气候与人息息相关,冬天是思考的季节。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类的确应该趁着冬天尚能如期而至,收容静气,扪心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