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形成这一格局必须通过广泛宣传,把开展集体协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社会共识,让企业自觉接受,职工积极参与。
开展集体协商旨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但是,当前集体协商难、集体合同落实难等问题依旧困扰着一些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细查,问题的一部分原因还在于一些非公企业主协商意识不强,落实合同不情愿;但也有协商本身的问题。为改变集体协商工作开展不平衡,实效性不强,部分集体合同质量不高,集体协商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的现状,笔者以自身工作实践,对集体协商提质增效作出如下思考。
加强立法执法,解决集体协商“两头难”
加强立法执法的力度,为实施集体协商提供法律支撑。当下,非公企业职代会和集体协商建制遭遇“两头难”的现象。一头是部分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非公企业,常以需报请集团总部为由采取拖延办法;一头是众多中小企业则要依靠老板的觉悟高低行事。而实际工作中对拒不建制企业执法的刚性不足,缺少有效的制约手段。因此,既要一手加强立法,为实施集体协商攻坚计划提供法律依据;也要加强执法力度,对拒不建立职代会和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予以法律制约。
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舆论监督,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形成这一格局必须通过广泛宣传,把开展集体协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社会共识,让企业自觉接受,职工积极参与。
三方合力,共推集体协商攻坚计划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人社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重点做好规划协调、完善政策、信息引导、集体合同审查和协商争议调处等工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工会组织要重点做好宣传发动职工、指导协商要约、培训职工协商代表、监督集体合同履行和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等工作。
企业联合会要重点做好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树立协商理念、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指导企业提出要约和应约、督促履行集体合同和加强基层企业组织建设等工作。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三方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做到信息资源共享,遇事共商,纠纷共解。
要加强协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办公室要具体承担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组织三方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推广典型经验,共同加强监督检查,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问题,合力推进集体协商的顺利实施。
惠及职工,力促集体协商提质增效
加强对协商主体的建设。实现集体协商提质增效的目标,关键在于健全集体协商的建制,确立集体协商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建立基层工会组织,确立职工方代表主体地位。加强乡镇(街道)、行业、工业园区、社区、楼宇工会的组建和基层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培育一支懂法、敢谈、会谈、善谈的谈判队伍。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等企业组织建设,大力培育企业方行业集体协商主体。同时,加强对职工代表、企业负责人、工会和企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协商代表的政策水平和协商能力。
抓重点破难点加大推进的力度。针对“两头难”问题,应采取抓住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着重解决规模非公企业建会单位的关键点的方法,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行业集体协商具有层次高、影响大、受益广的特点和规范、统一、覆盖的作用,应该作为集体协商的重点。从主体看是全行业职工群体与全行业内所有企业群体。成功的行业集体协商将惠及一个地区行业的企业和职工。因此,应该把行业集体协商作为重点来抓。
部分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大型非公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是协商的难点。一是社会制度的不同,二是对集体协商理解认识上有差异。除了加大宣传缩小认识差距外,更要依法办事。
众多的中小型非公企业集体协商也是协商的一大难点。可以采取“两手抓”的方法。即:一手抓住规模非公企业建会单位的关键点。开展单个企业的集体协商,使集体协商更贴近实际,具有个性特点。另外一手抓好工业园区、社区和楼宇等区域集体协商,来覆盖规模小、职工少的非公小企业。
注重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协商提质增效,最根本的是要提高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集体协商是用人单位与职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协商的书面协议。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和职工福利与国家现行规定之间的承受能力需要协商,要细化集体合同条款,凡是国家规定,有条件落实的一定要依法实施。比如带薪休假制度、健康体检、教育经费向一线职工倾斜、高温津贴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条款应该要有硬性规定写进集体合同。同时,要组织职工代表对集体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巡视督查,将集体合同各项条例切实落到实处,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