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要更果断积极地向噪声污染说“不”

http://www.newdu.com 2017/6/13 工人日报 吴 迪 参加讨论

  当越来越多的人像今天关注、在意“PM2.5”一样,去对待分贝值,认识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更果断积极地向噪声说“不”;当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像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一样,用心用力用制度去防治噪声污染,我们才有可能迎来更多安静和安宁。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3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声环境质量监测,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一级的城市16个,占5.0%。2016年相关部门共收到环境投诉119万件,其中噪声投诉52.2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43.9%。

  提起环境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深入人心”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对上述报告中提及的,噪声投诉在环境投诉总量中占据的较大比例,颇感意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全国环境噪声投诉为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一年时间,这组数据上升不少。

  应该承认,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在声环境质量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调整、环境噪声投诉与处理、噪声自动监测、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还发起环保与工商、城建、公安等诸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巡视、抽查和处置力度。这一系列持续的组合拳过后,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国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中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但从居民投诉的情况来看,治理效果依然有限。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建设、工业企业的生产、交通路网的拓展、商业街区的发展等,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噪音。我们防治和惩处噪声污染的手段不少,也不缺相关标准与法律依据,据报道,关于防治噪声污染方面的法规、文件多达29部,但声环境恶劣、噪声污染的情况依然“遍地开花”,投诉居高不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导致噪声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污染源违规超标生产,比如建筑工地、工业企业、娱乐场所等在禁止生产经营的时间段从事生产经营;有的是职能部门源头管控出现问题,比如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不协调,或者准入控制不严,一些建设项目距离居民楼等太近却通过了审批等;还有的是群众参与度不够,老百姓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噪声比对空气和水源这类直接影响健康的污染,往往容忍度更高,有时不会主动投诉,有时不知道向谁投诉。

  更重要的是,惩处噪声污染基本处于疲软状态。一方面,对噪声污染的证据固定比较难,罚款对有实力的噪声制造者来说不疼不痒,责令限产停产可能影响地方税收;另一方面,各部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容易导致推诿。

  时下,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PM2.5”数值愈发关注,对“等风来”等词语愈发敏感。这些关注和调侃对环保部门、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和敦促。如果任由本就接近半数投诉率的噪声污染继续恶化,“分贝”会不会步“PM2.5”后尘,成为下一个人们每天必谈的热点?

  当越来越多的人像今天关注、在意“PM2.5”一样,去对待分贝值,认识到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更果断积极地向噪声说“不”;当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像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一样,用心用力用制度去防治噪声污染,我们才有可能迎来更多安静和安宁。

  当然,防治噪声不意味着只能管控和禁止,还可以引导。技术创新与应用也可成为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隔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可以有效地从噪声污染源降低噪音。目前,我国环境噪声相关产业总产值约为132亿元,呈缓慢上涨趋势;专业从事噪声振动控制相关产业的企业约600家,从业人数不到2万人……行业发展的后劲有待发掘。

  噪声影响着百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着诸多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噪声不该成为被监管、治理遗忘的角落。近半数投诉率,是百姓关心之处,亦是政府作为之处。

Tags:要更果断积极地向噪声污染说“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