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个夏夜我打上出租车回家。夜已深街道上冷冷清清,开车的是一位清瘦的年轻人,人挺利落车也干净。车上放着音乐,他默默开车,我俩静静地听歌,听的是一盘中国的愈疗系歌曲。我虽不熟悉但感觉挺好听,便问那小伙子是什么歌,他却也不清楚,只是说好听喜欢。夏夜行驶在北京宽阔的大街上,明亮的路灯,舒缓的旋律,没有了白天的燠热与喧嚣,心里一片宁静。
一盘听完我来了兴致,对小伙子说我这也有歌儿,要不要听?他表示同意。于是我打开手机里的音乐,选了一首很应景的《川流不息》,这是日本一代歌后美空云雀的名曲。美空是日本工业化时代的歌手,她唱出了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情绪与心声,据说日本的卡车司机是美空最坚定的拥趸,美空的歌声伴他们度过漫长寂寞的旅程。美空云雀也算是亚洲流行歌坛愈疗系的鼻祖。
当美空那柔美深沉略带苍凉的歌声在小小的出租车里响起时,我身边年轻的司机被吸引住了,他静静听着,车速似乎也慢了一些。我问他这歌怎么样,他说好听。我问怎么好,他说让人想家。我简直吃惊了!《川流不息》正是一首怀乡和感慨人生的歌。歌中唱道:“不知不觉走过了人生漫漫长路,回首望去是遥远的故乡……”
我忙问司机,你以前听过这首歌吗?懂日语吗?回答都是否定的。我告诉司机,这歌的确是怀念故乡的,我说想必你也是从外地来北京的吧,年轻司机说,是呀,听听这样的歌心里安静,让人想起过去,想起家乡。他接着说,人是不能往前看只能往后想的,来到北京这样的地方打拼,真是不敢想明天啊。这富有哲理的话让我深受震动。
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我久久地回味着年轻司机的话。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我从小生长在北京,除出国进修一年外没长时间离开过北京,住在家乡的人没有故乡。而我们这个时代,至少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有多少人是离开故乡的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社会流动。
古代也有人背井离乡,也有许多离别意、思乡情,“长亭外、古道旁……”灞桥折柳、十里相送等等。但古代一般情况下毕竟只有很少的人有机会离开家乡。工业化时代不同了,就拿北京来说,改革开放前北京不足500万人口,不到两代人时间北京人口已是当年的5倍。今天的北京人恐怕多数都是离开故乡迁徙到这来的。
离开故乡到北京这样大都市的人们是来追求新生活的,是来向更高目标奋斗的,按时下流行说法是来寻求梦想的。既然是寻梦就有不确定性,既然是奋斗就要有付出乃至牺牲。就像那位年轻司机感受到的,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与亲人,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打拼,有机遇有风险,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压力、不安乃至焦虑总是难免的。
如何纾解压力?如何舒缓焦虑?故乡,对故乡的思念,是一剂良药,那里有无忧无虑的童年,那里有父母的呵护,那里有幸福的时光。故乡是旅人的底气,是心灵的依托。我猜想故乡在旅人的梦里一定是辽远清静的,韦唯的歌里不是唱吗:“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但在大城市的茫茫人海里,我想人们更多感受到的不是亲密,而是陌生与孤独。
故乡是熟人的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的地方。即使在一座写字楼里、在一间办公室里,人与人之间就熟悉吗?就亲密吗?恐怕是距离近心相远。在火车站常能见到标语“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但难道熟悉的人就可靠吗?身边的人也许更危险!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是就最担心“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吗?!
工业化,伟大的工业化!城市化,不可避免的城市化!你们给我们带来的有财富和成功、有浪漫和爱情,但也有对未来的焦虑、有独处的惆怅,这是工业化时代普遍的社会情绪。不安和孤独需要抚慰,需要纾解,故乡、童年是最好的安慰剂,乡愁其实也是一种励志。我忽然感觉悟到了时下流行音乐的主题,理解了愈疗系对我们时代、对我们生活的意义,也更能听懂美空云雀了。是呀,不安与孤独的现代人需要心灵的抚慰。(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