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日前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浙大在校师生在包括新浪、搜狐、网易在内的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较大网络传播的作品,也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核心期刊刊发,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指标。“重大网络传播”指作品被不少于2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以及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较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其中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该《办法》推出后,引发广大师生和网友热议。(9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这一政策,早有传言,想不到浙大首开先河。鉴于论文目前的地位,和浙大的影响力,这一消息引起的冲击力可想而知。并不排除其他高校和机构积极跟上,乃至推出更为开放的政策。
浙大出台的这一政策,简而言之,就是论文发媒体、网站可等同发核心期刊,其中最吸睛的,当算“优秀网文也算论文”。很多人担心,以目前网文现状,特别是爆款文章背后的习惯性套路,从此以后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不能说担心完全没有道理,但起码消极了一点。对此的认识,取决于如何认识论文和网文。
在现行评价体系中,提到论文往往离不开学术期刊,如果一篇文章没有发表在学术期刊,都不好意思讲是论文。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虽然网文大行其道,但很多人其实看不起网文,包括一些网文作者,提到写网文时都有点心虚。有着这样的论文认知与网文判断,“优秀网文也算论文”引发集体性忧虑,算在情理之中。
“唯学术期刊论”的学术评价体系,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性。但是,这一体系下的论文,也有着种种扭曲变形。譬如八股化问题,就十分严重。甚至有人表示,“一篇符合八股文学术规范的核心期刊论文动辄三五万字,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很难超过三五千字”。十只存一,艰涩难懂,而且存在时效性问题,可以说论文改革进入了时间窗口。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时代特征,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网文的大量出现。不必讳言,很多网文质量不高,只是口水文,但也不能否认,有一些网文质量较高,发挥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有发表平台表示,如果觉得发表容易,不妨投稿试试——也说明优秀网文没有想象的容易。尤其重要的是,网文有着强大的传播性,既然认为网文存在问题,就应该引导网文向希望的方向发展。“优秀网文也算论文”,体现了这样的努力。
质量永远是论文的生命所在,在传统论文时代,质量也是最大问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16.47万篇,科技论文数量全球第二。但有统计称,中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的10.69次有不小差距。数据倒挂折射的论文质量与论文数量“不般配”,特别是其指向的论文抄袭、买卖和低水平重复问题,让人们忧心忡忡。浙大对发表平台的限制,其实也体现了对质量的重视。
当然,舆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需要拿出应对办法。对于“优秀网文也算论文”,不妨提出一些硬性标准。比如,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进行公示,如果质量确实不行,那就坚决拿掉;如果存在严重硬伤,那就一票否决;即便一些小的文字硬伤,也应提出一定标准,超过不予认定。对此,可以加强限制,但不要怀疑网络作品也会出现优秀之作。
就当前来看,“优秀网文也算论文”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相对于传统论文时代,未必问题更多。更重要的是,当前论文生产需要改革,而“优秀网文也算论文”顺应了互联网这一最大现实。把好关、守好门,把问题想在前面、解决在前面,“优秀网文也算论文”,完全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