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最美图书馆”的尴尬折射出乡村文化建设困境

http://www.newdu.com 2017/9/21 东方网 丁慎毅 参加讨论

  2015年初,美国知名网站Business Insider评选了世界上最让人叹为观止的18家图书馆,除了欧美诸国、日本、埃及等地风格各异的图书馆外,一家坐落在北京郊区怀柔乡村里的小小书屋也榜上有名。但是被称为“最美图书馆”的“篱苑书屋”却因为9月19日微信公众号“做書”的爆料而现出了尴尬:接受读者捐赠几年后,竟然满屋都是盗版书!(9月19日澎湃新闻)

  图书馆里,包括封面和内页出版社不一的《白鹿原》,封面山寨、内文中英文夹杂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精品集》《郭敬明精品集》等系列丛书,假出版社出版的30多位畅销名家的大精选集,把腰封印在封面上的《1Q 84》,把7本糅成1本的《藏地密码》,等等,这与书屋本身和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而稀少的读者与熙攘的游客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一个本来为乡村群众服务的公益项目成了一种仪式化的景点。

  “最美图书馆”的尴尬,折射出当前乡村文化发展的困境。

  盗版书的问题只是一个表象,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有基本的登记管理制度,不管购书还是捐书,实名登记、手机拍照,电脑检索,形成这么一套档案管理系统,盗版书基本就可以被挡在门外;只要有一套选书规则的公示,就可以把那些不符合村民需求的图书排除在外。对村民来说,《读者》和《故事会》可能比《哈利波特》更吸引人,养殖种植的科普书可能比《余秋雨精品集》《郭敬明精品集》更受欢迎;只要有一个基本的监管机制,就可以让项目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但是,这个公益项目,由一个人义务代为管理,再加上几个抽空来帮忙的大学生志愿者,是不可能完成这些任务的。而“书屋在周一到周五接受商业包场,只在周六周日免费对个人访客开放。”以此来增加收入为书屋输血。这里面收入多少,支出如何,基本上是一笔糊涂账。当商业力压公益,公益难免被挤到歧途上去。

  近年来,一批农村书屋、文化服务站纷纷在农村建起来,不少地方设施落后,图书陈旧,农民在一阵新鲜过后,往往门前冷落车马稀,甚至闭门谢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普遍建立村级文化中心”。2015年11月,文化部等7个部委共同印发的《“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也提出积极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如何发展。光需要公益的力量不现实,还需要政府的力量唱主角。

  政府应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投向农民,巩固主阵地,发挥民间文化团体的作用,发挥公益力量的作用,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和服务能力。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健全体制机制,依托“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载体,让农民自主参与到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多生产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只有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才能从根本上改良农村文化生态,也就不会再有“最美图书馆”的尴尬。

Tags:“最美图书馆”的尴尬折射出乡村文化建设困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