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一份“陪读家长”的特殊病历,说一位妈妈“陪儿子做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
“陪儿子做作业到五年级”与“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吗?我看未必。现在普遍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惜一切代价陪子女苦读,家长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之常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亲情呵护,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不完全依靠学校,也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这位家长经历一场大病,终于想明白了。“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也许这位家长求胜心切,心力交瘁,事无巨细,一切包办,甚至把孩子的家庭作业也视为家长作业。笔者认为,家长都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遵从教育规律,切忌拔苗助长,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家长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人感到奇怪,自己的孩子难道不了解?其实未必。恰恰是不少家长对朝夕相处的孩子不了解,不清楚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不清楚自己孩子能力水平,高估自己的孩子,好高骛远,对孩子制定目标,发号施令,难免不切合实际。由于部分家长的盲目攀比,导致孩子无法跳一跳摘到桃子,容易造成孩子自暴自弃,最后破罐子破摔。家长的焦虑心理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焦虑不安。盲目攀比,说到底是家长的虚荣心在作祟,是好面子、自私的表现。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家长要看到缺点所在,也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采用激励性的原则。教育是一门慢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家长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到孩子,从细微中感受孩子的变化和成长。
家长不是万能的,千万不要一切包办,实际上也是包办不了的,家长陪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强求自己教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孩子处在低年级,家长可能是孩子的全科老师,各门功课都能辅导,等孩子升入高年级时,能辅导的科目必将越来越少了,即使家长也是老师的话,也不可能是科科精通。家长陪读,重点应放在“陪”字上,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不指望教给孩子多少文化知识。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教不严,师之惰。”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父母必须对孩子严格要求,从点滴关注,及时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孩子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