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是媒体聚光灯下的焦点。今年首位现身“部长通道”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重点回应了一件“小事”——“三点半现象”: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双职工父母接送难。陈宝生说,教育部已经关注到了这个民生问题,将来要给年轻父母更厚实的政策“红包”。
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小事比比皆是,它们出现在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里,出现在各类发布会、分组会、界别会上,也出现在舆论场的强音里。
4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校园欺凌事件再度被提及。对此,民革中央提交大会发言,呼吁专项立法、惩防并举;民进中央就个别幼儿园教师“虐童”问题提出提案,建议确立托育机构建设标准,规定保育人员从业资质等内容。
侯建明委员今年准备了7份提案,关注医改难题,为解决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推广精准医疗等难题建言献策;朱建民委员接受采访时呼吁建立全国统筹的养老金调剂制度,为全社会提供更公平和便捷的公共服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解决好小家的心事,永远是国家的大事。宪法法律赋予代表委员的身份很“高大上”,但他们职责所系,发出的声音很“接地气”。纵览代表委员关心的议题,遍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各个社会生活领域,不啻是一幅包罗万象的民生图景。
两会前夕,人民网推出两会调查,在数百万网民的热点话题中,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制度等位居十大热词之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大事与百姓心声在这里融汇、碰撞,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画面,正是每年两会重要的看点之一。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的意见建议,背后是一个地方和一个界别的利益诉求,往往能够形成一个议题,通过各种既定渠道,得到政府的回应,有的更是纳入解决的轨道。
政协大会开幕前的委员通道上,吕忠梅委员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社科界别的两位政协委员5年时间跟踪北京50个工地、73个工伤维权案例后,于2013年写成了一份关于建筑业农民工工伤维权的提案。此后,全国政协连续3年将此议题作为民主监督议题,予以跟踪。最终,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实现了4000万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全覆盖。
数据显示,十二届全国政协5年来共收到提案29378件,经审查立案23975件,截至2018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经办复,大多数提案的意见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逐步落实中。
春和景明听政声。两会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老百姓已经习惯在全国两会中感受民主政治的温度,这种温度来自政策大礼包,也来自代表委员关注的目光和倾情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