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榜单,大家早已见怪不怪。而新近出炉的一份电商行业“死亡名单”,却让人颇为唏嘘。位列其中的不乏我们熟悉的绿盒子、有范、酷骑单车等热门应用,曾在资本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的它们,为何转眼间轰然倒地?
商场如战场,起伏兴衰虽为“兵家常事”,但“昙花一现”至如此密度则太过反常。且看名单之中,能够“挺”上三年就算“长寿”,“一年企业”“百天企业”比比皆是,最短的某单车品牌刚“满月”,便因资金链断裂而夭折。究其原因,大都没有跳脱融资困难、盈利无期、经营不善等“怪圈”。其实,这些问题早已被业界无数次地提醒反思,但共性“病灶”显然并没有成为后来者的“前车之鉴”,重蹈覆辙的不在少数。看来,“风口”具有非凡的诱惑力,让不少人趋之若鹜,但惨痛的现实却一再证明,成也风口,败也风口。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曾被很多人奉为“创业真经”。然而,身处这样一个“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手握一个新鲜概念,巡回路演几张幻灯片就能获得大笔风投的模式早就被玩滥了。电商企业速兴速衰的事实充分说明,推崇“风口理论”,希冀从别人的“车轱辘”里走出“致富路”,瞥见“钱景”便拿来剪裁包装一番,讨巧地换个名字、造个概念就想在市场上分一杯羹,那被抛弃就是一种必然。以风靡一时的“共享系”为例,接近50家在2017年倒闭或停业。这种圈钱走人的经营路子,助长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也积累了大量的市场泡沫。
企业经营自有其规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要有“长性”,得“站得久、看得远”。细数那些传承百年的老字号企业,还有当今叱咤风云的互联网巨头,让他们挺立潮头的,必然不是撞大运式的投机把戏。华为起家于用户交换机开发,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成就了通讯行业首屈一指的地位;京东发迹于中关村的一个小柜台,后通过打造高品质物流配送赢得了效益和口碑。“实力派”企业从不指望“靠天收”的风口,其立足市场的“独门秘籍”,就是持续提供值得信赖且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稳扎稳打积累,厚积薄发突破,这才是创业者应该好好学习的“企业真经”。
所谓市场风口,绝非赶上趟便能坐享其成、一劳永逸。既是风口,就需要随时随地判断动向,扬帆勇进,依靠打拼和汗水换来明天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