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文明兴。6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做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目标,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号召。(6月25日新华社)
时下,生态环境部密集曝光:多地环保整改虚、假、空,部分地区污染反弹。有些标题,令人击节:比如《广西梧州十年不作为 饮用水源保护区风险十分突出》 《治污光说不练,问题依然如故 汕头市对督察整改的漠视程度令人震惊》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如此毫不留情、这般冷面无私,既叫人看出环境生态工作之迫在眉睫,更让人窥见中国环保的转型之力。正如顶层设计所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在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生态既有创新作为,亦面临多重压力。
压力何解、创新何为?
答案便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首先踏踏实实打赢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一方面,这是治国理政之重大方略。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将其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这是民情民意之重大关切。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山呼海应的共识。
这是一份宏观与微观兼具的《意见》。它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重大政策性文件,注定在生态环保史上写下标志性一笔;它是强调政治站位和政治责任的重大行动指南,划定了目标任务和时序节点。比如2020年的具体指标——全国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5%以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达到2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以上等。
打赢保护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必有千山万水之难、千险万阻之艰。这是一场大战役、苦战役、硬战役,加强党的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完善监督政策、建设环保铁军,全员行动、群防群治,蓝天碧水净土,才会真正成为中国梦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