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一段3分34秒的接访短视频被传上网后,立刻引发网民关注。当晚,安徽阜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东亚向南都记者证实,该视频确系记录县委书记崔黎接待信访群众,目前涉及的孩子就读学校问题正在着手解决。但是随着视频的传播,崔书记现场公布的手机号已被打爆了,“1分钟进来6个电话”。(6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县委书记在接访现场,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后,手机被市民打爆,显然是其始料不及的。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缘于这位县委书记勇于面对群众,与群众平等对话,并解决群众的诉求,用实施行动阐释“群众利益无小事”。另一方面,群众集结于县委书记接访现场,表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做好信访工作,导致群众表达诉求受阻,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近年来,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特别是,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推出了取消信访排名,越级上访不受理、诉讼与信访分离、信访事项网上公开等新政,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2%,来信同比下降0.7%,来访批次、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6%、12.6%。然而,必须正视的是,一些地方改革力度不大,出现了信访“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问题,影响了信访工作效率和公信力。安徽阜南群众集结于县委书记接访现场,县委书记手机被打爆,便是典型例证。
去年4月,习近平同志专门就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综合施策,下大气力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可见,全面推行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是综合施策的题中之义。实行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是推进诉访分离的实质一步,通过对信访诉求进行登记甄别,负责转送至有权处理机关;行政机关是否受理、拟采用何种途径受理以及法律依据都要明确告知信访人,有效规避了多个部门之间“踢皮球”或故意拖延扯皮的现象。
换言之,县委书记手机被打爆,折射信访工作“不在服务区”,值得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思。应通过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真正做到群众依法信访,社会依法维稳,政府依法行政。同时,应进一步转变信访工作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前置,避免更多的矛盾涌入信访。特别是,对于疑难突出的信访问题,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重点处理,相关职能部门与信访部门搭建起信息通道,上访者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通过网络可实时查询,让社会和群众随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