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勤工助学岗何以叫好不叫座

http://www.newdu.com 2018/9/10 红网 肖玮 参加讨论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北京高校只有50%至60%的岗位由困难学生担任,勤工助学岗对困难学生来讲供大于求。(9月9日《北京青年报》)

  勤工助学岗“粥多僧少”,这种结构性失衡现象,其实已经存在多年。所谓“勤工助学岗”,勤工是途径,助学是目的。如果这条路不仅崎岖难行,九九八十一难也到不了终点,自然不会迎来取经的和尚。说实话,学校里的勤工助学岗本就考验着“面子”问题,如果性价比再低得可怜,困难学生弃之如敝屣,实在也就不算稀奇的了。

  据称,在记者调查的八所北京高校中,多数学校是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2元。中国农业大学略高,为18元,但也还未达到北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时薪——在北京,本月初刚刚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22元提高到24元。而城区的小时工收费也已达到35元/小时左右。这还不算,现在是信息社会,大学生还是各种一对一家教服务网站、APP热衷招募的热门对象,时薪最低50元起,名校大学生的时薪接近百元,清华、北大的学生行情更是在150元上下。理解了这个背景,再看看刚刚涨价的“12元/小时”,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了。

  越是困难学生、越想减轻家庭负担,则越是看重兼职岗位的性价比。更要命的是,即便每天辛苦兼职一小时,按照最新高标准的“管理办法”,一周7天的收入才过100元,究竟能解决困难学生多大的“困难”?这个问题,在食堂包子面条都像房租一样涨价的今天,实在有些叫人心寒。这里有两个基本关系需要厘清:一方面,勤工助学岗不是义工,既然是市场化手段来实现劳动价值,恐怕不能在劳动报酬上太“寒酸”。不客气地说,财政型高校也不缺这点钱。另一方面,在物价和通胀指数不断变化的今天,勤工助学岗常年雷打不动、甚至总是滞后于经济社会现实,实在不符合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是:最低工资标准几乎年年在变化,个税起征点也在舆情之下更趋合理,那么,勤工助学岗的劳动价值岂能雷打不动呢?更何况,困难学生在校内勤工助学的时候,还要面临着与考研时间、奖学金时间的成本考量。谁的时间不是金钱呢?

  长远来说,与其设置很多廉价而没人要的助学岗,倒不如优化供给、提升价值,让勤工助学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不仅在价格上有动态浮动机制,更要在结构上与教科研挂钩——不要提到勤工助学,就是一些廉价的劳动岗位。

  没错,大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勤工助学也不能唯钱是图。不过,今天的校园在互联网之下,是个更为信息对称而价值开放的校园。事关困难学生的公共政策,还是要尽量贴近他们的所需所求,尽量贴近这个时代的所冷所暖。总之,把好事办好,不妨多听听施政对象的意见。

Tags:勤工助学岗何以叫好不叫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