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汪大昭:中国体育发展有外援一份力

http://www.newdu.com 2018/11/21 环球时报 汪大昭 参加讨论

  20多年前,在中国体育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了一个新词──外援。严格说,应当称之为外籍球员,外援不过是媒体为便于文字叙述而经常使用的缩略语,“援助”的语义已经变味。此后,围绕外援在中国体坛的表现、作用以及引援的成本与收益,不时引起热议,各种观点激烈碰撞,也影响到相关规定的出台和政策调整。

  显然,在传统体制下,不会有外援,也不会衍生出是非和争议,但这未必是好事。就在事情发生变化的这些年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职业体育的管理和运行中,相继出现外援纠纷,有的甚至闹到国际体育组织不得不出面仲裁。中国体育的问题是事业发展带来的,置身于改革潮流之中,体育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适应,要用改革的态度和思路积极探索求解。

  外援的到来,让中国体育界领教了世界先进水平,增强了赶超的紧迫感,并且还激活了竞争意识。同时,市场化操作扩大了人们的消费选择,拉动了原来体量很小的体育产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就竞技水平而言,外援加盟提高了相关项目在职业体育竞争中的成绩和地位。在利弊互见中,媒体的态度正反映了这种态势。

  事物的多方面效果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一段时期内某些矛盾突出,此长并不意味着彼消。外援主要集中于球类集体项目,其中足球和篮球最明显,这是项目规律所致。除了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的马拉松和广场舞外,足球和篮球始终是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顺应需求着力传递信息的重点。其中,外援的表现和动向更具新鲜感,更受关注。广州恒大夺取亚洲俱乐部联赛冠军,圆了中国足球一个梦,说明没有强力外援助阵不行。同时,一些俱乐部和所在地利用外援的影响,致力于体育文化建设,如北京首钢男篮从美国NBA引进的马布里深受市民欢迎,得到了“马政委”的昵称和荣誉市民的厚待,就是典型一例。

  均衡是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体育亦然。外援来了,本土球员的日子怎么过?全民体育怎么办?发达国家媒体上的体育报道同样以竞技赛事为主,更不担心外援信息占据了媒体版面和时段。在中国,顾此又不失彼不能只是一种良好愿望,需要全社会集思合力,媒体也不能只作迎合,而忽视了引导。

  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体育是为了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体育是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体育则是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中国的事情要靠自己,20多年来的体育发展,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几千名外援的付出,意义何止赛场胜负。取得收获,不低估外力合作的作用,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抱怨外援不力。无论一支球队、一场比赛,还是事业发展,必是以我为主,取他人之长,方能有所成就。(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

Tags:汪大昭:中国体育发展有外援一份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