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早起打卡分钱”的活动,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走红。用户投入数十元至上万元不等的金额后,在规定时段内登录指定的微信公众号打卡报到,一段时间后,打卡人可以按照投入金额的比重,瓜分未坚持打卡人的保证金;或通过分享个人二维码,吸引新用户加入,提取他们投入金额的一部分作为佣金。(12月18日《北京青年报》)
表面看上去,这是一个“完美游戏”,既通过督促参与者早起,倡导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兼具着投资的性质,早起者可以参与瓜分未能坚持打卡者的保证金,用一些微信公号的说法,可以每天赚个“早饭钱”。而对于那些投入资金比较大,动辄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人,如果按照设定的游戏规则,那可就不是赚个“早饭钱”那么简单了,一天就可以挣几百几千,比上班可强多了。
正是这些微信公号的运营者向网友描绘的这番美好“钱景”,让无数人投身其中,梦想着每天动动手指就可以有一笔意外之财落入自己的口袋。但是很多网友在投入重金之前,却没有考虑过这个游戏存在的致命漏洞,那就是当参与者足够多,投入的钱达到了几十万、几百万的程度,一旦遭遇活动的组织者卷款跑路,他们该怎么办?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网友有此遭遇,结果是投诉无门,维权无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打了水漂。
由此,“完美游戏”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完美骗局”,参与者非但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意外之财,反而连或多或少的本金也收不回来了,尤其是对于那些投入金额巨大的网友,更是损失惨重。从某种角度来说,“早起打卡分钱”确实算是一种互联网的创新,但是如果这种创新脱离了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监管,而只能依靠活动发起者自己的自觉自律、诚信意识,那么这样的活动势必带有巨大的风险,毕竟我们很难保证活动的参与者面对一笔唾手可得,多达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而毫不动心。更何况,很多类似公号的发起者,从一开始就是奔着骗钱来的,而不是什么督促你“一日之计在于晨”。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面对这一新型骗局,不管是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还是消协部门,都还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也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所以即便有网友被骗之后想要维权,不但成本巨大,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追问自己的损失,这在客观上又让违法诈骗分子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已经有网友在遭遇骗局之后,面临维权无门,只能自吞苦果的情况。
要想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一方面需要网友多些警惕和防范心理,不要什么活动都盲目参加,尤其是需要自己投入资金的,更要慎之又慎。另一方面,包括微信平台、公安、网监等等部门,也要对这一“创新型骗局”给予必要的重视,以适当的方式介入其中,维护广大网友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