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是最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上好今天的思政课,我们既要用好历史经验,也不能忽视时代特色。总体来说,“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效果不彰,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应当成为方向;高高在上的授课内容只会“招黑”,找到思想政治与青春人生的结合点,搭乘新技术的潮流快车,才能让同学们“抬起头来”。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上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同全国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不仅对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更为新时代思想政治课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历史的接力棒终将传递到今天的“95后”“00后”手中。年轻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我们这个国家就有前途,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希望。但也要看到,身处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甄别力还不够,自制力还不强。倘若没有良师益友的精心引导,保不齐误入歧途、栽了跟头,甚至“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
如果说校园是教育青年人的主要场所,那么思政课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肩负着“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大使命。迎来实现复兴梦想的“下半程”,迫切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的平台,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跳出小时代、施展大作为的奋斗热忱。但相较于这份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当前校园中的很多思政课难言合格,有不少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沦为“点名课”“刷分课”。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上好今天的思政课,决不是教育领域的“家务事”,而是一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回顾历史,我们党是最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对革命经验的总结,“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无论是口号标语,还是报刊杂志、歌曲戏剧,都是我们党手中的武器,而很多方式方法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就拿口号来说,“打土豪,分田地”,区区六个字,目标精准,直指痛点,架起了受众与任务的关系;通俗易懂,极具鼓动性。
上好今天的思政课,可以从历史中“取经”。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时代变迁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一方面,这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平台五花八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思想纷繁、价值多元成为社会的常态。一方面,当代青年体现出了鲜明的代际特征,呈现出高度分化、诉求各异的“原子”状态。贴标签式的总体定性,已经涵盖不了城乡地域、教育水平、年龄性格等的具体差异和偏好。种种情况交织,绘就了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的图景。
这样的背景下再谈怎么上好思政课,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也不能忽视时代特色。总体来说,“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效果不彰,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应当成为方向;高高在上的授课内容只会“招黑”,找到思想政治与青春人生的结合点,搭乘新技术的潮流快车,才能让同学们“抬起头来”。
近年来,不乏一些高校大胆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有老师在课堂与学生谈人生,让道理融入生活;有大学鼓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在同龄人的对话中实现感情上的共鸣、精神上的共振;还有地方党校与传媒机构联手打造《给90后讲讲马克思》等节目,“网红党课”让马克思主义离青年更近。可见,很多人印象中“沉闷”的思政课完全可以流行起来,关键是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政课肩负的重任以及我们对思政课的期待,终归要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来“变现”。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一名优秀的灵魂工程师,既要自己真信、真懂、真用,也要深谙青年人的所思所想、直面青年人的现实困惑,像一个转化器一般,将宏大道理春风化雨地传授给未来一代。期盼总书记的关切与全社会的思考能够带动更多教师一起求索,以更精彩的思政课赢得更多青年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