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图书”曾掀起过一阵热潮,大大小小的书店、旧书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甚至成为一些读者的“案头书”。根据开卷发布的2019年2月三大畅销书榜来看,非虚构类畅销书榜的前十名中,并没有“成功学”图书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却已然过气。(4月5日中国新闻网)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这是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的名言。记得在早年央视的一档节目中,陈安之告诫马云,说人在自信当中需要自省。若干年后的今天,陈安之几近销声匿迹,而马云早已功成名就。马云的成功正如他所说,“成功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经历”。而成功学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恰恰说明成功学只是强调结果,它告诉我们成功可以复制,可以速成。它跳过了过程,直接向赚更多的钱而去。
做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元素,你的人脉,你的努力,你的技能,你的天赋,甚至是运气。成功的原因太多,但不会有成功的公式,作为创业者,仅仅凭借激情和坚持而不顾其他条件去创业,失败就是必然的。
资深出版人、书店设计专家三石说,“低质量成功学图书的一度盛行,与部分读者急功利近的心态有关,渴望成功并希望迅速成功的焦虑为这种书提供了很大市场,也带来了销量。”以前在机场书店占很重地位的经管类图书,现在也在缩小品种,其中行业细分、重实战的种类正在成为主打。也就说,如今的人们越来越务实了。人们开始明白,凡事还需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如果你不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和机会,却去学成功学,可能就是“没成功,发了疯,头脑发热还在冲。”
成功没有速成。古时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服用的丹药,刚吃下时可能红光满面、状态好得能每晚连幸数妃,但结局都一样——暴毙。摆钟一年摆动315万3600下是靠着一秒一下走过来的。这个社会,成功的看起来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人却各有各的苦衷,我们要学习的更多的应该是那些失败的经验,而不是那些成功的口号。
成功学图书不再盛行,是社会理性的进步。互联网的日渐成熟,国家政策的指挥棒,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来自各方面的预警也更加普遍而及时,于是,更多的人通过思考去选书,依据兴趣和职业需要去看书,不管是提升内涵,还是提高生活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低质量的成功学图书不再盛行也就成为必然。
但也要看到,成功学图书不再盛行,并不意味着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观念已经消失。比如我们常见的蹭热点刷“存在感”,本质上还是“成功学”的残毒在发酵。这与“成功学”所说的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没什么两样。所谓的刷“存在感”,往往只适用于没有真学实才,内心自卑的人,“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生活不仅在别处,除了在别人眼中的“存在感“,还有自我的”真实感“。生活不止有钱,还要有爱,有自己,活出自己最重要。这或许才是远离“成功学”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