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院长单霁翔退休 以专业的姿态把故宫交给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9/4/11 北京晚报 贾亮 参加讨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故宫博物院“官宣”掌门人变动后的第一天,本报记者便在春雨中拍到了新老院长同巡故宫的画面。人事变动,实属寻常,但因为故宫的非同寻常,其掌门人自然会吸引更多的目光,有对老院长的不舍,有对新院长的期待。公众关心的出发点,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对故宫的关心。

  故宫无疑是中国最顶级的博物馆。所以,对故宫掌门人的要求一向“不同凡响”。细数故宫历任院长,多是饱学之士,在业内德才兼备,在故宫才能深孚众望。让专业的人,以专业的精神,做专业的事,是故宫博物院成立近百年来的优良传统,自然也是掌门人轮替的必要标准。单霁翔院长自誉故宫“看门人”,自称“被网红”,在“网红”的背后,其实正是专业精神的弘扬,让故宫更加适应时代,让故宫文化有了更广阔的民间延伸。

  但近年来,在故宫一系列网红事件中,也出现了“故宫卖口红”、“故宫上元之夜灯会”、“故宫火锅”等一些争议事件,不少人认为这是过度消费故宫。一方面,有人担心单霁翔退休,故宫还能不能继续火下去;一方面又有人希望故宫能少些喧嚣多些宁静。这两种担心,都说明更多的人关注故宫、爱护故宫,说明日趋成熟的公众,对故宫有了更理性更全面的认识,也说明故宫不会因为人事变动就会淡出关注视野。

  管理好故宫,诚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物保护的复杂性,科技的发展、群众的需求,都对故宫管理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故宫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那是一个雄伟精美的皇城以及其中的稀世馆藏,还在于如何把它们身上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掘出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用现代人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阐释穿越历史的时代价值。

  此次敦煌守护人出任故宫新掌门,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有意思的是,这些年里,身处西北边陲的敦煌,一系列做法与故宫颇为相似。比如,都搭乘科技的翅膀,让历史的底蕴在现代的聚光灯下重现光芒。据悉在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更加真切;而正在打造中的“数字故宫”,把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当作追求,塑造博物馆的新形态。在文创方面,故宫让“雍正卖萌”,让康熙摆起剪刀手,“唤醒”沉睡文物,而敦煌文创产品,再现“乐舞飞天”,也蔚为大观。令人回味的还在于,单霁翔院长以金句著称,比如“只有被人们喜爱,文物才有尊严”,而王旭东院长的讲话,也是金句不断,比如“文化创意都是要基于价值所在,若要背离此,它可能会对文化遗产的本身价值造成不利或负面的影响。”“自信的文化一定是开放的,愈开放,愈自信!”在比较中可以发现,故宫新老掌门人的专业素养一脉相承。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秉持专业精神,秉持开放思想,无论是敦煌,还是故宫,都一定能够再次“上新”。

  再有一年,故宫就满600岁了。单霁翔誓言“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新院长王旭东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是千年敦煌的启示之一”,新老掌门交接之际,我们期待一座更完美的紫禁城,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更多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以带给国人更多的文化自信。

Tags:院长单霁翔退休,以专业的姿态把故宫交给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