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3月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并为基层减负提出了硬要求。一个多月来,多省份已陆续印发文件,细化通知要求,确保措施落地。(4月24日 新华网)
为解决“文山会海”问题,为基层减负降压,各地明确了诸如“印发的文件总量减少20%以上”“发给县处级的文件减少50%以上”“会议数量较2018年减少30%~50%”“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等硬性措施。可以想象,随着这些规定落地落实,在减少会议、精简文件、规范督查等方面会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不过,在落实上需要动真心下狠劲,否则,难免成为“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空头支票”的“闹剧”。
一般来讲,各级党委政府印发正式文件要登记,但以“便笺”等形式下发的指令却没有记载;召开的会议和督查检查大多数单位并没作统计。再说,各种检查减少了,就涉及查不查和谁来查“减负指标”落实到位情况的问题,如此说来,真要按发文、开会、督查考核的减少比例去检验减负效果,也难免部分地方开的就是“空头支票”。
要为基层减负,必须自上而下真转作风。要在减少文件上要下真功,不要搞变通,不能文件数量减少了,而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下发的指令却满天飞,这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以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要在减少会议和督查考核上下硬功,别玩数字游戏,“统计在册的数量减少了,就等于会议和督查减少了”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
客观地讲,只有让干部从无畏事务中解脱出来,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基层减负,既能让干部的工作更加充实,也能让基层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各级各地出台政策性措施无可厚非,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在执行落实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站在“为干部减负是为群众谋利”的角度去换思想、转作风,真正将减文、减会、减督查装进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效上,防止开出的是“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