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日起,北京市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市属三级医院将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即在这些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将按其病危程度,划分为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等顺序分级就诊。这也就意味着到急诊看病,不再单纯遵守先来后到的准则,而将这条准则转变成一切以病情为重,一切以危重病人优先。
在现实生活中,急诊不急现象相当普遍。不少市民把急诊当做“看病快速通道”和优先通道,挂急诊解决小病、慢病,占用了大量的急诊资源,可能导致耽误真正的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理论上可以解决急诊不急问题,但执行中也可能滋生新的矛盾。因为急与不急,虽然有一定的医学标准,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自己的病都是最急的,先来后到才是最公平的方案。如何来化解这部分患者的焦虑,不是简单分级能够解决的。“看病难”有的时候面对的也并非全是医疗技术问题。至少在急诊分级这一医学常识深入人心之前,需要更多细致的工作做在前面。
而一些白天无法请假看病的人,哪怕知道自己不是急症,但也只能挂急诊来解决看病问题。对这部分人来说,分级就诊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而需要更多社区医院开通夜诊,需要家庭医生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决看病难,是个系统工程,解决急诊不急,也需要配套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