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期间,因为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有条信息没及时回复,结果被群主点名批评。该村支部书记解释称,上级各部门、各项工作都建了微信群,他先后被拉进10多个群,“发通知、催交材料的,已经@我几次了,不得不回复。”
基层政务部门建立微信工作群的本意是方便沟通,一些常态化的工作借助微信群也能提升工作效率。但像该村支部书记这样苦于“群压力”的,也不在少数。正因为如此,珠海市香洲区最近发布的几条减负措施,获得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该区规定,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发言要有内容不得随意刷屏,原则上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因专项工作组建的微信群在结束工作后应及时解散等。几条规定直击痛点、戳中要害,基层干部纷纷表示,值得大力推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是办实事、抓落实,通过微信群传达任务,要求事必回复、事事留痕,对管理者来说是方便了,但对基层干部而言,在多部门多项工作一起下压、千头万绪的时候,哪怕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收到”“好的”,也是一种负担。微信留痕不如实绩过人,工作不是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工作群也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求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临时工作群事后及时解散,目的就是要减少繁文缛节、人浮于事,让基层干部抽身出来,把精力更多用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上。
更应引起警惕的是,一些工作群变味成了“聊天群”“拍马群”“邀功群”。曾经有这样一则案例,一名领导点名表扬了在工作群经常“点赞”的干部,结果被跟风效仿,有些人整天泡在群里,无论是否需要加班、是否在真正加班,都不停“晒”加班、“秀”成绩;如果领导“现身”群中,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及时回应,生怕慢了半拍,对一些内容还选择性转发、刷屏式点赞。这样一些工作群,不仅使真正干事的人得不到关注,时间久了还惯坏浮夸作风,影响工作效率。要求发言有内容、不得随意刷屏,也是为了转变溜须拍马、不干实事的“群风”。
基层减负要追求“真减负”,千万不能“掺假水”,更不能增加“新负担”。工作群减负虽然得到广泛赞同,但它能落实到位吗?会以其他形式“回潮”吗?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此前也有许多地方提出整治工作群,实际中却发现难以落实,最后不了了之。这其实是由微信工作群的特点决定的,群中也有“关键少数”,即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注重工作效率,下面的人就会删繁就简,果决提速;领导干部喜欢作风务实,下级就有可能少些装腔作势。因此,工作群减负要取得实效,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形成抓实绩、干实事的工作导向。
基层减负看行动、看效果。现在许多地方提出了减负措施,也不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但说一千道一万,减负成效怎么样,应多问问基层干部的感受,多听听群众的评价,多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情况。毕竟,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才是为基层减负的初衷,也是检验减负成效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