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香洲区正式印发《香洲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其中规范香洲区直各单位、各镇街等单位微信工作群、新媒体账号管理是28条措施之一。包括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发言要有内容不得随意刷屏,原则上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因专项工作组建的微信群在结束工作后应及时解散等。
“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群”,可以预见的是,这项措施或许不可能实现。尽管基层公务员苦微信工作群久矣,可是简单限定微信群数量,显然不足以药到病除。
“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的不可行,原因显而易见。众所周知,行政职能系统内部属于典型的科层制架构,职能分工、层级结构都很分明,这种“区分”会延伸到线上,并最终体现为微信工作群等网络社群。惯例是,在统一的单位群之外,大概率会有所谓高管群、骨干群、部门群、小组群等。这些群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必然性,并不应该一股脑都定性为“形式主义”。
事实上,基层人员之所以对工作微信群叫苦不迭,并不完全是因为微信群数量太多,而是微信群这种形态,彻底模糊了传统工作方式的固有边界和“防火墙”。首先,有了微信工作群,上班与下班不再严格区分,员工得随时在线、即时响应、实时办公;再者,微信群也使得原有的“科层阻断”机制失效。加之各级管理者在群里怒刷存在、层层加码,压力最终都转移到了基层一级。
在微信群打几个字就可以安排任务,这种低门槛、低成本的沟通方式,诱导了一系列轻率的、本不必要的工作指令。微信工作群所带来的便利,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工作决策本该有的严肃性。而这其中许多都是低效、无效的劳动。
作为一个技术工具,微信工作群本身是中立的,无所谓好与坏。为基层减负,控制工作群数量只是治标,更重要的,还是系统梳理和确立移动互联网时代行政办公的工作范式。什么是正式的工作指令,什么是领导的个人看法?什么是迫切的工作义务,什么是额外的新增任务?凡此种种,都必须严格区分和差别化对待才是。一个规范化的微信工作群,必须有严格的信息发布门槛,以及关于信息分级响应的成熟方案才是。
说到底,只有事前明确游戏规则,基层科员才不至于整日被工作群弄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