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观察家 >> 正文

城市“细部”要经得起放大

http://www.newdu.com 2019/5/16 长江日报 梅明蕾 参加讨论27

  武汉生活垃圾分类又出新闻,日前在光谷某社区举行的垃圾分类启动仪式上,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互联网+智能设备”分类模式,按此模式,社区居民都有了自己的“绿色账户”,投放正确即可获得用于购物或直接提现的环保积分奖励。

  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时武汉市名列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城市。在“示范”的压力和此次环保热潮中,各区陆续启动试点示范项目,生活垃圾分类初见成效。

  然而,由于人们对垃圾分类在“大局”中的地位认识不一,垃圾分类的社会需求显得刚性不足,各个部位工作推进力度各异,效果也不尽一样。可见的事实是,不少售价数万元一平方米的高档社区,生活垃圾投放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奢华的住宅与陈旧的垃圾投放管理每每形成巨大反差;就更不用说街头的公共垃圾箱,虽有分类回收的标识,但公众投放更多处于随意状态,“分类”往往流于口头。

  客观上讲,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尚有相当差距。在日本,一个矿泉水塑料瓶的回收都要分类为瓶盖、瓶身及其包装纸,遑论大宗垃圾回收。这种差距自然与国家或城市发展水平有关,具体表现在相关理念提出较晚,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公众自觉程度偏低等。但垃圾分类毕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势,尤其在地球资源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的当下,以提高垃圾资源、经济价值和优化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垃圾分类更显必要和紧迫。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达、先进与否,首先在于其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开放度、影响力因子等显在指标,所以垃圾分类充其量只能算是发展宏图中的一个“细部”。不能说这有怎样的谬误,关键在如何对待这样的“细部”。

  当我们说起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或自家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时,除了其众所周知的标志性特征,人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正是那些象征先进文明、管理的“细部”。换言之,一个城市的“高大上”,既有“大手笔”的宏伟贡献,也有“细部”的独特魅力。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哪个城市愿意贴上“暴发户”的标签。

  回到垃圾分类,如果将其看作城市提档升级过程中的一个“细部”,那这样的“细部”就要经得起放大,众目睽睽之下,看层层宣示下是否有实打实的举措,有无创新的自觉,最后还得有体察得到的实效。垃圾分类如此,其他谓之“细部”者亦然。

Tags:城市“细部”要经得起放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