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财富时代-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日报评论 >> 正文

张国栋:PPP项目为什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http://www.newdu.com 2016/5/27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PPP项目遇冷,也暴露出有关方面对PPP的理论认识和推广实践都还存在一定局限。这要求政府在给人以“定心丸”的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监管,避免PPP项目所带来的效益被弱化。

资料图片

  对长期以来PPP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近日回应,“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不太重视如何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他认为PPP项目的开发还应充分发挥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4月25日《北京商报》)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作为中央深化改革的一部分,推行PPP既能推进政府治理模式改革,有利于简政放权,也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PPP模式作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改进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过从总体上看,尽管国内PPP项目的投资额巨大,但签约率仍然偏低,也就是所谓的“雷声大雨点小”。

  韩志峰提出,PPP项目的开发应充分发挥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发挥价格机制在PPP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合理确定价格收费标准、运营年限,保障社会投资者的合理收益。应该说,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PPP项目遇冷,也暴露出有关方面对PPP的理论认识和推广实践都还存在一定局限。

  其一,当前仍有一些地方政府仅将PPP模式视为一种融资手段,没有把精力放到转变体制机制、保证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上,主要表现为工作协调不到位。

  其二,担心政策变化、缺乏法律保障,是投资者的最大顾虑。PPP项目是长期投资,期间城市规划、建设变化难料。政策能否保持一致,导致投资人顾虑重重,因此项目遇冷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三,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合PPP模式。PPP模式有融资功能,但核心是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率运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即便是PPP运用较为成熟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PPP投资占公共投资的比例也不超过15%。因此,指望通过PPP模式就能很快“做大做强”,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专家认为,目前部分PPP项目前期投资量巨大、回收周期较长,这给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因此有人建议,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补贴,从而激发民间资本的参与热情。

  这固然不错,但不过是权宜之计。政府真正要做的,不是拿钱补贴,而是要站在市场角度,完善投资机制。这要求政府在给人以“定心丸”的同时,还要加强合同监管,避免PPP项目所带来的效益被弱化。此外,也需要有耐心,推广PPP项目必须立足现实,稳妥推进。(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Tags:张国栋:PPP项目为什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