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日报评论 >> 正文

同心协力,以愚公移山之志续写中国减贫扶贫奇迹

http://www.newdu.com 2016/10/8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范戴芫认为,中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使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既是得益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红利,更是因为党和政府30多年来联系实际,坚持不懈,与时俱进推进扶贫工作。当前,我国进入了精准扶贫的扶贫攻坚阶段,更需要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以“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唯有如此,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到 2020年所有人民群众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精准扶贫,既体现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联系实际,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揭示了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难度。

  2011年我国大幅调整贫困标准至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目前采用的贫困线是以2011年的不变价为基准,接近世界银行2008年确定的日收入1.25美元的国际标准。按不变购买力核算,2016年我国贫困人口尚有7000多万,超过了英国、法国的人口数,可以说相当庞大。而回顾改革开放元年的1978年,当时我国有2.5亿人口不能解决温饱,若按照2013年2300元的不变价计算,1978年估计有7.7亿贫困人口。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减贫成就最大国家”,确实如此。按一人一天1.25美元估计,1981年到2005年,全球共实现减贫5.19个亿,但如果不算中国的减贫人数,全球的贫困人口反而会净增加1.09亿。

  在30多年的时间里使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实现这个奇迹,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经济增长,来自于制度变革推动的大规模减贫。

  1978年到1985年,我国持续推进了土地制度变革,重建地权并逐步允许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能够得以较充分地开发利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人民公社制度,农民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农民致富成为可能,农业产业结构得以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在非农领域就业。工商业投资也被放开,乡镇企业迅速崛起,解决了5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这些制度变革,让被“绑”住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涌流起来,从而使得经济整体“活”了起来,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了1.25亿。

  改革红利带来了大规模减贫,但一些地区由于先天性劣势和长期贫困积累,没能跟上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发展的步伐。为此,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以区域瞄准为主的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2000年)。

  这一阶段的扶贫举措主要包括: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确立相应的扶贫职能;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并拨付一定数额的专项扶贫资金;确定贫困标准和重点扶持区域,比如划定俗称“老、少、边、穷”的连片贫困区和贫困县;制定专门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例如,以实物形式支付的“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政策等。到1993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8000万。

  为了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中国政府又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措施,比如发展劳务输出;实行产业化生产;坚持兴办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扶贫经济实体;帮助贫困县兴办骨干企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等等。经过7年的努力,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贫困问题从普遍性、区域性、绝对性向点、片、线分布和相对贫困演变。

  2000年之后,随着扶贫形势的变化,扶贫工作的着力点转向提高贫困区域和人口的自身能力,如增加教育投资和外出劳动力培训。2007年政府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此为标志,农村基本形成了涵盖开发式扶贫、救灾救济、“五保”制度和“低保”制度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同期,城市的开发性、预防性和救助性反贫困政策体系也逐步得到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扶贫工作在推向深入的同时也面临着啃“硬骨头”的任务,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62,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同时,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也进一步下滑。这也就意味着,依靠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的可能性在减小,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减贫措施十分必要。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的遵循和精要。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意味着扶贫到户,由于不同贫困户在贫困根源、贫困特点和减贫需求等方面存在区别,“唯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到病除”。因此,精准扶贫面临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这三大艰巨任务。

  正确的事,再难也要坚持。2015年1月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为了走好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地方基层也在积极探索。比如贵州安顺设立了由党委政府下派的专职扶贫主任,“在村务的处理中能够尽力一碗水端平,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关键。脱贫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扶持,更需要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以“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唯有如此,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到 2020年所有人民群众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Tags:同心协力,以愚公移山之志续写中国减贫扶贫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