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刘庆东认为,中国铁路的成长史,是一部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发展史。高铁列车速度快、安全保障高、出行体验好,使旅客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也成为国家实力强大的生动见证。
“这张列车运行图可能比我的年龄更大,它是一件非常宝贵的资料。”57岁的铁路杭州站主任客运计划员胡健说。走进铁路杭州站“百年筑梦”陈列室,一样样老物件仿佛将目光和记忆一同拉进时光隧道。列车飞驰40载,中国铁路的巨变如蒙太奇般展现在参观者面前。(9月26日新华社)
不同年代的铁路职工制服、材质各异的车票、定格时光的老照片……陈列室里的这些物品,静静地诉说着我国铁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张更加均衡的铁路网徐徐铺展开来。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3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将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高速铁路将达到3.8万公里,路网结构将更加优化,骨干作用将更加显著。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完善的路网布局,密织的线路建设,反映出铁路面对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与行动。从单一到成线,路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高铁触达80%以上的大城市,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大动能;公益火车畅通贫困地区,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支撑。铁路网越织越密,编织出人们幸福的出行生活和对于未来的美好畅想。
如果说路网的建设加快了人们走出去的步伐,那么速度的提升则让人体会到了“幸福感”。从1997年4月1日开始,全国铁路进行了多次大提速。2007年4月18日完成的第六次大提速,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开始投入使用,成为当时最大亮点。2017年6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标志着中国铁路开启了“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
40年来,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不断与时俱进。从时速160公里的电力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人们的旅途时间越来越短,出行效率越来越高。高铁列车速度快、安全保障高、出行体验好,使旅客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也成为国家实力强大的生动见证。
与此同时,客运服务也在不断优化,让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舒心。作为旅客服务的第一道关口,购票顺畅与否,集中体现了铁路服务的成效高低。铁路部门紧紧抓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契机,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扩容、加大售票力度等方式,实现电话预约、网络售票,开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渠道,为人们塑造了丰富的购票应用场景。
铁路的发展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反映着社会的进步。中国铁路的成长史,是一部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在传承前辈们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精神的基础上,广大“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不断书写铁路改革发展的新篇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刘庆东)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