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经济全球化本就是一个普惠的事情,各个参与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所以,每个国家都应当顺应历史潮流,深化开放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应邀出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多边贸易体制为各国带来了共同机遇。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全球化也是更大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方法。
微观的交易成本理论证明,降低交易成本能够降低资源浪费,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一理论在国际贸易中同样奏效,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各个国家将会更加平等,各国的地域障碍将会随之减少,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速度进行配置,这对于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是有利的。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同样证明,即使是在生产中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从国际贸易中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而获利。
自我封闭只会失去世界,最终也会失去自己。经济全球化本就是一个普惠的事情,各个参与方都可以从中获得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所以,每个国家都应当顺应历史潮流,深化开放合作。而如果一意孤行,逆势而为,执意在国际贸易中人为设置壁垒,将自己隔离于全球经济活动之外,则终会自食其果,被时代浪潮所抛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会将自己变成井底之蛙,失去大量的发展机遇,损失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经济发展在各个国家之间的位置,最终直到被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浪潮拍在沙滩上。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也不能阻挡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应该致力于加强发展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让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最大的公平,也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同时,各国应当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谋求和谐共处,实现合作共赢。
应当看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出了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再次重申开放与合作应当是各个国家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这既表明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与决心,也在提醒世界其他国家,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大船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