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坚持开放导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这五项主张蕴含着立己达人、共谋发展的中国理念,展现了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发展智慧。
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习主席洞察历史大势,把握时代潮流,提出共促合作的五项主张,为亚太持久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坚持开放导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坚持规则导向,完善全球治理——这五项主张蕴含着立己达人、共谋发展的中国理念,展现了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发展智慧。
坚持开放导向,是国际社会有效治理的基础。国际社会有效治理需要良好的世界经济基础。而开放合作是发展经济的最好选择。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各国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置身其外。坚持开放,拥抱世界,才能发展自己、惠及他人,拓展世界经济发展空间,为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
坚持发展导向,是国际社会有效治理的目的。国际社会有效治理的目的是推动发展,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应该在推动发展上设置障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自己发展好,而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好。各国都应根据“特殊与差别待遇”原则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发展机遇和空间。
坚持包容导向,是国际社会有效治理的底色。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推动国际社会有效治理,必须“包容”打底,尊重多样性,认同差异化,拥抱丰富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一副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国家的问题。各国要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共谋发展之道。
坚持创新导向,是推动国际社会有效治理的支撑。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人类进步的保障。在科技创新中,人类走出困境,走向美好。推动国际社会有效治理必须以创新为支撑,让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人类。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应该着力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及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加大交流合作,共享共用,让创新成果造福人类。
坚持规则导向,是推动国际社会有效治理的关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商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才能让国际社会治理公平公正有效。面对问题和分歧,可以协商共议规则,不能破坏规则、丢弃规则。在全球社会治理中,对抗没有出路,合作才是正道。国与国之间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合作共赢,让全球治理有效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