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李宁认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质量和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应当看到,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于我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追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质量和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所以,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质量和效率放在第一位,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落实。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得益于优质产能对落后产能的取代,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6.07%和7.21%;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6.6%,产能过剩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步好转,经济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2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25元。据测算,全年预计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超过1.1万亿元。“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落实,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了过剩产能的化解。改革要深化,就必须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持续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下功夫,在减税降费方面要有更大作为。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创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2957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为1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4.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9个百分点。无论技术水平的创新,还是管理制度的创新,都需要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要把创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创新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保护。这就需要在建立公平竞争机制、透明开放的市场规则、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依法有序的法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调动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主动性,让民营企业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注册税务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李宁)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