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财富时代-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5月13日:“无所不能”的保健品忽悠不到谁?

http://www.newdu.com 2016/5/27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新闻背景: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业内人士称,许多高价保健品的营销策略都与“极草”类似。(5月11日《新快报》)

资料图片   

  看清保健品“无所不能”的忽悠套路

  在保健品的介绍里,其作用通常都被夸大到神乎其神的地步——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效果,没有你排除得了的作用。为了得到更好的忽悠效果,有的公司就发明了一些一般人都无法知晓的新名词新概念。“水素珊瑚藻”、“负氢离子”、“自由基”……这些东东本来就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它们的作用就更加无从知道了。而保健品的销售对象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本来就缺乏现代科技知识,诱骗他们受骗上当,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

  在管理严格的国家,保健品基本上都只是标明辅助食品,还要标示不能当药品使用。但这些辅助食品一旦进口到中国,中文说明就会加进许多的神奇功效,让那些不懂英文的人还以为这是英文的忠实翻译。【详细】

  保健品靠忽悠获暴利为何屡试不爽?

  保健品管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监管方面的“重审批、轻监管”是主要原因之一。不难发现,由于财力及多种因素的约束,政府不可能无限制配置监管资源。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审评和审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过程性监管和市场监管属于事中和事后监管,所配置的资源则相对稀缺。尤其针对保健品的监管,或许因为其相比普通食品不算重点,更是显得相对薄弱。这无疑给各路不法商贩有机可乘。【详细】

  长期的市场乱象,致使一些不法企业商家练就了“假作真时假亦真”的硬功,法治与规避法治、监管与规避监管之间,一些虚假宣传企业“与时俱进”的“躲闪腾挪”功夫了得。往往更多地采取“与时俱进”的“复合模式”:“虚假广告+渠道”、会议营销、亲情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直销等模式,多条腿走路,化解风险。价格混乱欺诈多由于保健品发展的过度、过热、过乱,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明确,有关部门监管缺失等,也使得对该行业的监管非常困难。【详细】

  “治乱”除了应监管发力 消费者也有责任

  应对保健品乱象,显然不能靠“咨询医生”,而是要靠监管发力,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贯穿到始终。要知道,事前的审批代替不了事中和事后监管。缺乏全程监管,就会给人有机可乘。这有赖于改变当前的“重审批、轻监管”的现状,下决心建立保健品市场监管新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和长效监管。主动出击对待违法企业和个人,该“除名”时及时除名,该“法办”时及时法办,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全和健康。【详细】

  伪养生学之所以广有市场,不在于宣传者的手段有多高明,其内容有多玄乎,而在于很多消费者自动放弃了鉴别力,从而被人牵着鼻子走。等上当受骗之后,就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监管不力,把一切过错都归集于骗术太高。一个人若是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那么就难免会落入消费陷阱。真正的把关者和责任人首先是消费者,因为再强大的监管也总会迟滞一步。若没有消费者责任的落实,那么所谓的监管能力就始终难以提升。

  成熟的市场需要理性和成熟的消费者做基础。监管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消费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消费者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力和强大的保护能力,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使得商家责任和行政监管等同步跟进。【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也越来也关注健康,这是好事情。但光有好的出发点不行,还得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始终”。维持健康的体魄没有捷径可走,不是花上一笔钱买上一堆保健品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落实到日子里的每一天,无非就是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尽量别熬夜,少喝饮料多喝水,挤出时间锻炼等等。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21天效应,说的是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只需要坚持21天。无论是多么小的一个改善,试着坚持下去,应该比“无所不能“的保健品靠谱。

  

Tags:5月13日“无所不能”的保健品忽悠不到谁?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