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中国的贪污与增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反腐运动已经将许多政府里的“大老虎”拉下马。这场运动普遍被视为中国构建更可持续、更加包容、更以市场为根本的经济所需要的深刻结构改革的关键要素。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官员对刺激经济增长起着重大作用的国家,根除腐败有可能不利于繁荣的担心也出现了。
一些人将最近豪华饭店和餐厅(在中国,它们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支出支撑起来的)惨淡经营的状况,视为反腐运动不利于经济增长活动的证据。但衰退很可能是暂时的,新客户在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将陆续出现。
更应该担忧的,是根除腐败的努力,是否会削弱对政府官员刺激增长的激励。毕竟,高增长水平能转化为大量“租金”,并通过腐败行为在官员、他们的朋友和亲信之间进行分配。
逻辑上,根除这一行为意味着官员将无法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巨大好处,因此也就没有刺激增长的强大动机。
但这个论据却不够严密。腐败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是“贩卖”政府职位,这一行为和增长没有什么关系,特别是对高级军官而言,比如那些在反腐运动中因收受贿赂升迁部下而落马的解放军将领。
另一个主要的担忧是,如果企业不再能够“走后门”——即贿赂官员以规避过度监管——业绩将受到影响。而事实上,虽然经历了3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仍饱受繁文缛节束缚,这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力。
但这一逻辑也存在漏洞。最重要的是,这类贿赂要达到大幅或可持续地刺激经济增长的程度,必须是各种企业的普遍行为——不限于最富有、关系最硬的企业。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被控的中国官员都只向一名商人收受贿赂,让他的企业取得垄断地位。
因此,贿赂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的增长,但却没有营造支持长期增长的竞争性商业环境。现实是,腐败给企业带来了一项沉重、往往是随机出现的营业税,让官员更加不愿放松束缚企业的繁文缛节,而这才是真正可以刺激增长的行为。
结论很清楚:腐败之弊远大于利——这也不限于中国。自二战以来,许多国家都试图从低收入国家晋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成功的只有13个国家——而它们的官员腐败情况均相对较低。
因此,人们也许会问,中国是如何在腐败猖獗的情况下,实现过去20年的快速增长。答案也许在于其“甄选制”(selectocracy)。
与民主国家公民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标准选举政府官员不同,在中国的“甄选制”中,中共遴选升迁官员的基础是他们是否有能力推进党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经济增长。
当然,政治关系和忠诚也在升迁决定中起着作用,特别是在政府高层。但是,根据美国政治学家皮耶·兰德里(Pierre Landry)与其同事的观察,经济增长才是关键,尤其是在县市层次,也就是政府大部分经济增长活动的所在地,如基础设施投资。
升迁为官员提供了刺激增长的强大诱因。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大力推动中国高铁建设便是例子。他对专业成就的渴望——特别是对升迁的渴望——驱动他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刘志军大量滥用权力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包括在2011年被捕时收受超过1亿美元贿赂。他的死缓判罚应该可以阻吓其他官员步他后尘。
如果腐败官员尚可以为增长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想象一下遵纪守法的官员可以发挥的作用。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让他们变得积极主动的激励。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甄选制”——承诺升迁在刺激增长上最有效率的官员——也许是解释中国辉煌经济增长的关键。
作者姚洋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英文原题:Graft or Growth in China?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5
Tags:姚洋,中国的贪污与增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