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的政治账与经济账
中共十八大之后开始的反腐败运动,持续至今已近两年,从处理腐败官员的数量来看,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反腐败行动。不少官员曾经希望,当拿下几只“大老虎”之后,反腐败会放轻力度、放缓节奏,或者告一段落,却迟迟看不到放松的迹象。不仅如此,中共中央领导人最近的几次讲话显示,中国的反腐败将会持续下去。
对不少中国官员来说,中央持续反腐败的决心可能让他们叫苦不迭,倒不是因为这些官员一定“有事”,而是在持续反腐败的背景下,相当一批官员的注意力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工作,工作心态也大为不同。安邦研究团队在调研中了解到,在少数反腐败的“重灾区”,由于落马官员太多、太集中,这些地区出现了局部政府事务放缓甚至停顿的现象,很多该做的事要么被推迟,要么官员们不敢去做。倒是有少数谋求地方经济发展的市、县级官员,仍然把工作节奏安排得很满,在特殊背景下也要做一些事情。
中国老百姓对于中央反腐倡廉基本都持欢迎和拥护态度,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中国国内社会对于持续反腐败的前景仍然有不少疑问。这些疑问和我们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反腐败是政治运动吗?当然。在我们看来,反腐败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运动。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要扭转老百姓因为腐败问题而积累多年的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这也是中国新的中央领导层建立核心领导力所必须的步骤。不可否认的是,反腐败进行到现在,只能算是棋到中局,激烈的利益冲突在深化,你死我活的斗争还在进行之中。一句话,反腐败的摊子已经铺开,开弓没有回头箭,退却就是失败!
第二,反腐败会持续多长时间?很难预测,反腐败何时会告一段落。在我们看来,作为比较严厉的廉政运动,反腐败将会持续整个十八大期间,而且还有很大可能延续到十九大的前几年。比较理想的状态,今后中国的反腐败将会在建立制度与法治的基础上趋于常态化。准确地说,反腐败不会结束,而是会正常化、常态化。
第三,反腐败影响经济怎么办?毫无疑问,反腐败在短期内当然对经济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消费。过去与腐败相关的很多消费活动,现在都萎缩了,高档餐饮、奢侈品消费已经大受影响。二是部分官员出现懈怠,“不吃不喝不干活”,“宁可不做事,不可做错事”,官员推动经济的少了,解决问题的少了。三是已有的投资或规划的执行放慢了,执行的力量小了。但长期而言,反腐败对中国经济和市场建设有好处,因为一个腐败横行的市场肯定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
第四,反腐败会保持长效吗?这是社会各界担心的一个问题。如果要避免一阵风、搞运动式的反腐败,必须要配套多种改革与法治建设。反腐败要想起到长效作用,不能只依靠党内反腐败,或者中央领导人的个人意志,而是要转化成法律和制度的有效规范,以及更加广泛的民主监督。
第五,反腐败与抓经济如何平衡?目前反腐败与抓经济似乎有矛盾之处,一方面是中纪委强调反腐败不能停步,“宁可不作为,不能乱作为”;另一方面是国务院领导人强调,部委和地方要抓紧改革,不能“尸位素餐”。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否则我们就难以解释为什么经济发达国家的廉洁程度往往较高。中国必须一手搞反腐败,一手搞市场化改革。后者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放开市场准入,二是建立市场制度。如果不切实推动市场化改革,反腐败对经济的长期益处就不会实现。
第六,反腐败后的干部队伍如何建设?现在部分地区(如山西省)的官员队伍严重不齐,有政治笑话称部分地区可以在监狱里开地方常委会了。有人说,“腐败官员是能人”,这话就个体而言也许有道理,但对系统而言就很不合适。从中央的决心来看,宁可牺牲这一批“腐败能人”,宁可接受经济增长暂时放缓,也不能放松反腐败。在我们看来,目前反腐败中的人事调整,基本上属过渡安排,先稳住局面,今后再进行调整。反腐之后的官员队伍建设问题,将从现在起一直延续到十九大。对于一大批有学历、踏实做事的年轻官员而言,他们未来将面临着新的机会。
对中国当前的反腐败,既要算政治账,又要算经济账;既要算短期账,又要算长期账。除了反腐败,还要促改革。一定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建立新的市场机制,鼓励新的企业按新的游戏规则发展。经济转型的成功将为常态化的反腐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
Tags:中国反腐的政治账与经济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