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胡钧 参加讨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这里全面地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和内容,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两个不同方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大程度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结合关系上。由于社会制度不同,政府性质、作用不同,市场的地位、市场主体的构成不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不再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为资本家企业主追逐利润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社会成员整体利益的代表,它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满足其所必需的国民经济的全面高速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决定的政府性质和市场主体构成的差别,决定着不同社会中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地位和关系不同。
    很明显,不存在抽象的、一般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当然,从经济运行角度看,政府对市场的作用也有共同的方面,譬如通过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等;但从本质上看,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政府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没有的、由社会主义制度所赋予的更多方面的特有的作用和职能,这主要包括制定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市场实现政府的发展战略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战略目标的制定,那是由自发的市场主体的竞争所决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只起辅助性作用,其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创建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证各个私人市场主体盈利目标的实现。
    所以,从研究方法上说,应避免抽象地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制度出发,弄清该社会制度的所有制关系和它的生产的根本目的,以及由此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机构与市场经济各自的本质和特征。
     
    
    
    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位作用。这里所说的“决定性作用",其内容就是指市场主体是其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的决定者,他只是根据商品的市场价格影响的盈利水平决定把资本投向哪里、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果市场主体不能决定资源配置方向,就意味着不允许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状况自主决策、独立经营,那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所以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指出: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必然选择,那就必须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条规律,很好地利用这个规律;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不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快速发展。
    当然,我们只知道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对全面理解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是不够的;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而且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生产才表现为标准的、占统治地位的性质,因而市场机制才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所以,市场经济一般本身自然地带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烙印。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时,应避免把这个规律绝对化、一般化,它不可能简单地套用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身上。
    习近平同志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在确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强调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发挥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作用。这个界限在《决定》中表述得很清楚,这就是在确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时,必须同时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特征,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决定的。
    有的人讳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他们只讲"先发市场经济国家"与"后发市场经济国家",把市场经济从而把政府与市场关系视为抽象的、中性的,似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会有同一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这种意识阻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做出有创新性科学判断。世界知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近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访问时说,政府与市场"二者间需要一个平衡,但这种平衡在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又各不相同,因此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政府如何作为会"因国家而异"。
    为了更加明确地阐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的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们的政治优势,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企业经营的自主决策权。资产阶级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旗帜,这里的"自由、平等"口号下的实际内容,就是指自由投资、自由决策。在私人企业主看来,这是他们存在的生命线,任何外部的干预都被看做是对其自主决策权的侵犯。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意识"责骂对社会生产过程的任何有意识的社会监督和调节,把这些说成是侵犯资本家个人的不可侵犯的财产权、自由和自决的‘独创性"',斥责"这种组织将把整个社会转化为一座工厂"。在私有企业主看来,自主决策是最基本的人权,政府是外部力量,政府干预妨害他盈利目标的实现。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绝对排斥政府干预是由资本本性决定的。
    社会主义制度则不同,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要"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和"党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这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像资本主义制度那样,是在人们追逐私利的竞争中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小商品生产者间的自发竞争每日每时产生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和它的生产力也是在中自发竞争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制度则根本不同,它不能也不是工人阶级在争取经济利益的斗争中自发地产生,而只能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自觉地建立和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和人民政权的领导和组织,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党和人民政权自觉地有意识地组织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这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上分析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说,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关键在于弄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科学定位。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对政府与市场二者作用的科学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正面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党从十四大以来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其内容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政府与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这两个方面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职能的厘清问题。从深层理论上说,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一般与它所依附的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是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能够独立存在经济制度,它总是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为实现该生产方式的生产目的服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价值一般,而是剩余价值,价值规律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服务,在这里市场交换不能按商品的价值交换,必须遵循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决定的生产价格交换。所以马克思严厉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的辩护论观点,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关系只是"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飞是"质的形式化",是"资本关系的假象"。
    根据马克思的上述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市场经济同样也只能是从属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市场经济这种从属地位从世界上出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始,直到今天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这一理论行事的。在苏联,斯大林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商品关系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这里的产品只是采取了商品的"外壳",它只是被社会主义政府利用来发展生产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样支持商品关系是"工具"的观点,并指出,"现在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在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创见时,更进一步确定市场经济只是"手段”、"方法",指出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做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制定具体措施的根本指导思想。此后党中央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过程中取得不断发展。这表现在在市场经济知识社会主义利用来发展生产力"方法"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时讲"全党同志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长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这次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在《说明》中指出,
        
    "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他在最近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
    "驾驭论"是一个浅显明白的比喻说法。市场有如野马,它有极强的奔跑能力,在无人驾驭的时候,它为寻找水草盲目奔驰。当骑手发现了它,驯服和驾驭它,利用它的奔跑能力为自己服务,为自己所要达到的方向目标驰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就相当于马的奔跑能力,政府则是驾驭马匹的骑手。对骑手来说,重要的是深谙和顺应马的习性,摸透马的脾气,熟练掌握缰绳、鞭子等工具的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驭能力。骑手与马的关系浅显但深刻地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基本样式,也是二者结合的实质和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二者作用的科学定位。理解这一点是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这一浅显的比喻,可以明白地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和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职能的基本定位。党和政府作为驾驭者,最主要的作用和职能是确定奔跑的方向、目标,以及为保证这一目标实现所必须的资源在各领域和地区的配置,另外,还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控制适当的奔跑速度。所说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些职能应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不应是直接管理微观市场主体。一般地说,它的职能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这些是市场自发竞争所必然具有的缺陷,政府的作用必须遏制这些缺陷的破坏性,才能发挥失常正能量,维持社会再生产得以正常进行。以上这些作用,一般地说,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也是它们政府的职能。对此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评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献时说"这份文件是下一轮改革的蓝图,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则负责‘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西方人将承认上述一切。"这表明这种职责划分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是相同的,是它们可以接受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必须具有这些职责和作用。但是我们应注意到,这里所阐述的政府的作用和职责主要是就它对微观市场主体说的,规定要政府做好哪些事情才能保证分散的私人企业具有最良好的条件以获得最大的盈利。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来说,完成这些职能就足够了,因为它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私人企业主谋利服务的。显然,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职责绝不能限于这些, 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私人企业主获取利润,而是以人为本,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这里党和它领导下的政府首要关注的是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方向、生产各个领域重大比例关系、重大经济结构安排和调整,以及劳动者的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政府有着由社会主义制度要求产生的更根本的职责和功能,这就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长期战略目标,主要通过党和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它的实施,使它发挥对整体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有的人对我们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做了错误的理解。他们说,“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一切"市场说了算",市场是主角,政府只是"配角",只起配合市场的作用。这类看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是适用的,这些看法也是资本主义企业家观念的反映。还有的学者说,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表明政府要退出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主要不是进入资源配置领域,而是进入收入分配领域"。这是要求政府退出对生产规程的管理,这样的不控制社会生产的社会主义能存在吗?与上面错误看法相联系的,还有些人把政府职能限制在服务领域,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主义的政府既然要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为市场经济发挥作用服务,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但这种服务的性质不是要为市场对整个市场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为实现市场主体自发竞争的目标服务,这种服务职能是像骑手给马提供必要的饲料和饮水那样,为使它更好奔驰、更快达到国家发展的目标。任何一位骑手都绝不会把自己的职责限定为只是为自己的坐骑服务而不掌握奔跑的方向,任凭它盲目驰骋;除非是他要自取灭亡。上述的这些奇怪看法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可能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可能来自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只能是来自西方经济学。这些话语都是来自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教本,也是来自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迷信。正是针对这种片面看法,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上片面看法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很好研读和准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的精神。实际上《决定》已较全面地指出了党领导下的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包括哪些特殊的职能。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部分中,指明政府的作用是"科学的宏观管理",包括"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型、针对性、协调性。"另外,也不是指局限于利用市场一种手段,《决定》还指明了政府的直接投资职责重要性"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项目",这里也包括重大的基础建设主要靠政府直接投资解决。《决定》还强调,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很清楚,这里绝没有把政府的经济职能限制于"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秩序"等外部条件的建造,而是整个经济发展进程的"驾驭"者,是主角而不是配角,这体现在中央政府职责的如下规定上:"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这些特殊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鲜明地展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阐明了党和政府在宏观领域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那样,政府只起配角的作用,是配合市场的作用,职能只是弥补市场的缺陷。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的最重要的职能是依据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长远目标和一定阶段的发展规划,使经济发展更带自觉性。在与市场的关系上,是把分散的市场主体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到党和政府规划制定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上,形成一股合力。实现这种结合的关键就在于认识和尊重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这个"骑手"要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成为"驾驭"的行家里手,善于利用马的奔跑能力引导它更好更快地跑向自己预定的目标。
    在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发挥党和中央政府在宏观领域方面对市场主体自主决策上的导向作用和调控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不断提高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极重要方面。政府一般是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方向,加强科学宏观调控,使它符合国家规划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优化生产力布局这些对全局发展有决定意义方面发挥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优势。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一般不可能具有的职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重大的经济结构和必要的比例关系,都只能依赖市场上自发的竞争来实现,这种实现方式当然是与经济的经常激烈动荡和周期地爆发导致巨大破坏性生产过剩危机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奥巴马上任后曾一度提出要参照中国的做法在美国发展高速铁路,但这立即遭到卸任总统小布什一反常规地对新当选总统进行批评,攻击新总统这是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他说,"我深知私营企业才能带领美国走出目前我们所处的经济局面"。他对企业主说,"你们比政府更能花好自己的钱"。一位学者更批评奥巴马说,这是对美国模式的"自然否定和自我质疑",这是"中国的世界观威胁到美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是"决心把美国经济送进产业政策令人窒息的怀抱里"。另外,奥巴马这一建议还由于遭到既得利益集团如高速公路和民航等垄断资本的坚决反对,结果是计划泡汤。
    上述分析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内容就是通过市场上企业间的盲目竞争这种方式实现社会再生产要求的客观比例以保持经济的正常发展。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主动性,是我们要利用市场经济的主要方面。《决定》指出,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极重要方面。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观察,暴露出市场失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重大经济结构失衡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只能依靠周期性爆发全面生产过剩危机来解决。例如,从美国开始的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在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这两个领域重大经济结构方面配置失衡的结果。有人说,可以通过危机形式来调整,表明资本主义还有自纠能力。不过,不能把这种"自纠能力"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优势和具有生命力的表现,这恰恰是它在资源配置上丧失效率的最致命的弱点。"十年一次的危机不仅毁灭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而且毁灭生产力本身的一大部分以此来重建平衡。"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萎缩超过7%,本月英国智库发布数据表示,长达6年的英国大衰退宣告结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刚回升至2008年3月的水平。这不能说成是资本主义市场配置资源高效率的表现。
    自党的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 20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至今的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我们应当坚定地树立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损害了市场主体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弊病当前还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身上,这当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消除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
    必须实现凡市场能发挥正面作用的活动,都应交给市场,不这样就不能更好地利用市场经济的长处。一方面,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要把市场激发起来的活力引导到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方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这些重大目标上。
     
    
        
    正确认识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关系,明确二者在经济发展中职责的准确定位,对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求重点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解决。就这个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探讨一下政府与市场在重大结构调整中的相互关系,具有现实意义。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那时以来,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必须消除这一现象,向社会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但问题未能解决,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波及领域更广,形势更严峻。
    有的人提出,这个问题应当主要交给市场来解决。但实践表明,这种主张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必须严格区别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应把对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的不当行为引向中央政府头上。中央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而地方政府一般是宏观调控的对象。应看到,学术界和媒体所揭露的地方政府在与市场关系方面职能上错位和越位的地方,恰恰是中央政府在这方面职能缺位的结果。不能把二者混淆起来。一些地方政府为本地区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出发从事经营活动,它不是宏观整体利益需要的代表,而是市场主体,是市场盲目力量的组成部分,而且以其丰富的公共资源强化了市场的盲目性。因此,期待用市场的盲目性去化解市场的盲目性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靠的。
    事实证明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必须依靠中央政府的出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有力决策。为了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势头, 2013年5月10日,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遏制产能过剩的重要性,坚决停建严重过剩行业违规的在建项目,并要求各地的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这项工作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严格监督检查;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具体措施。中央政府强化了执政能力,明确公布了一些严重过剩的行业的首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并指出必须淘汰的规模和执行时间。媒体说,这是打响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第一枪。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所以不能依赖市场,是因为淘汰过剩产能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例如,最近石家庄拆除35家水泥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10.8亿元,减少产值超过60亿元。因此,这项政策只有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的中央政府才能坚决贯彻实施。当然,政府在贯彻宏观决策时也必须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自愿接受政府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实现全国的资源优化配置。
    这些措施表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的切实行动。
    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可以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30多年的改革实践一再表明,改革需要有适当的社会环境,需要在经济稳定合理增长的条件下持续有效地推进,才会成为发展的动力。如果一项改革举措不能最终落到经济的增长上,其合理性将难以令人信服,改革也会遇到阻力。
    最近外国有人说,中国政府曾承诺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更具决定性作用,而当前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检验中央政府这一承诺的试金石。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宏观数据和行业数据出现了下滑。2014年一二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为5年来最低,有几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全国小型微型企业的46.84%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新公布的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结束三连降,较上月小有回升,但总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改善。这期间虽然经济结构有了改善,但不能忽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实体企业经营压力很大的现实。处于这种宏观境遇下,强调激发微观主体市场活力难以立见成效。现实要求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大作用。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政府必须加强调控,出台有力措施稳定增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经济运行不可能都是一马平川,出现一定波动是必然的、难免的,走路总是两条腿一前一后。关键在于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及时的预调、微调,防止过度波动。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所在。
    今年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思路。通过更大规模棚改缓和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趋势,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其中国家投资近80%投向中西部地区,确保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加快铁路建设是重中之重,进一步优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大规划实施力度。这一切表明,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不仅可以有效防范,一旦显现,依靠政府的及时有力的宏观调控完全有能力加以化解。应当避免的是排斥中央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大作用思想的干扰。
    习近平在今年元旦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切实把思维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指出"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我们应当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怎样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荣誉一级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Tags:胡钧,澄清对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误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