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与“高债无忧”论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肯尼思·… 参加讨论

    近来围绕全球经济的辩论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简单化倾向。如今有些人辩称,仅仅因为不能肯定地证明高债务对增长有害(尽管大部分结果仍支持这一点),那么债务就不算什么问题。除了近来围绕债务研究文献的公共辩论外(我们已为此讨论了自己在债务与增长关系方面的研究结果),这场辩论再次需要重新与事实联系起来。
    我们先看一则事实:在许多国家,其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正处于创纪录高度,其中不少国家的债务比率甚至高于战时的峰值。除此之外,人们还担忧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带来的或有负债,以及资金不足的老龄社保与养老金项目。就德国而言,该国还可能需要为欧元区伙伴国的债务负担提供更多缓冲。有些人表示不必担忧,他们指出战后经济飞速增长的现象。但是,今天债务问题的解决方法将不再是战后复员对供应的提振,也不再是解除战时管制所释放的需求。
    要明确的是,在增长已变得更为稳固之前,任何人都不应主张稳定(更别提降低)债务水平——如果仍有这种选择的话。欧元区外围国家最多只能有限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而且面对高昂借贷成本,因此它们的选择更为有限。
    可是,鉴于当前的债务水平,增强型刺激措施只应得到选择性的、审慎的采用。在需求疲软和利率很低的局面下,如果政府能够找到回报率高的基建项目,那么更高的借债曲线仍属合理。借款支持有经济效益的基建项目,会提高长期潜在增长,最终拉低债务比率。自从危机爆发之时起,我们一贯主张这一点。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者会更进一步,丝毫不顾更长期减债的需要。近月来,随着经济增长出现新的疲弱迹象,这一主张的声势越来越大。它把债务方面的谨慎置于脑后,并呼吁各国政府——借用《星际迷航》(Star Trek)中的话——“前往人类从未到达过的地方”。其基本逻辑是,低利率使借贷变成了免费午餐。
    不幸的是,这些人对实际利率上升的风险过于轻描淡写了。没有人完全理解利率何以下降得如此多、如此快,因此也没人敢断定,目前的低利率水平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本人在1940年撰写《战争的代价》(How to Pay for the War),正是因为他对高额赤字(即便是为了支持像生存战争那样的崇高事业)绝非漠不关心。债务是一个变动缓慢的变量,不可能(通常也不应该)过快地降下来。但利率可以变化得非常快。
    没错,研究已发现了多个可能共同作用、导致利率剧烈下跌的因素。对于未来潜在灾难性事件(比如再次发生金融崩盘)的更大担忧,可能在压低利率。同样,股票与长期债券回报率的负相关(尽管应当承认是相当不稳固的),也使债券成为更理想的对冲。亚洲新兴国家的央行一直是发达经济体债务的最大主顾,而现在日本可能再次加入这一行列。但是,能够指望同样的因素使收益率无限期地保持在低水平吗?
    经济学家们根本不知道我们距离利率上升有多远。如果有人同意,未来10年利率显著上升是一种可能的前景,那么,无限量、无限期增加债务的方案就应当让人三思。
    那么,有什么是可以做的?我们必须记住,选择并不只是要么深度紧缩,要么大笔支出。古往今来,各国政府使用过多种多样的对策。是时候再去“工具箱”好好找找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各国政府必须准备减记(而不是继续吸收)债务。这一原则适用于破产金融机构的优先债、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债务,以及美国的抵押贷款债务。尤其在欧洲,任何合理的最终解决办法都需要从德国向外围国家的大笔转移。这种隐性转移越快变成显性,欧洲就将越快地进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还有其他工具。所谓的“金融抑制”(一种主要针对储户的不透明的税收)可能很快影响离你不远的机构。其最简单形式是,政府把债务塞进国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欧洲已在这么做了,而且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这么做。《战争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讲的就是如何为政府债务创造“没有自主权的受众”。要理解我们的未来,请读懂真实的凯恩斯,而不是生搬硬套。
    在危机爆发之始,我们中的一人曾因建议适当提高通胀目标(比如,几年内保持在4%至6%)而受到强烈的批评。然而,当一场75年罕见的危机来临后,各国央行确实应当牺牲一定的信誉,减轻公共与私人债务负担,加快拉低住房与不动产的实际价格。
    政策组合中一定不能少了结构改革。以美国为例,鲍尔斯-辛普森(Bowles-Simpson)两党委员会的蓝图便对简化税法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前途的思路。
    当今正围绕高债务的风险展开一场学术辩论。我们仍坚信此领域的主流观点:高债务是与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应落入陷阱,得出结论认为当今的高债务不是一个问题。凯恩斯并非不在乎债务。我们为何应当忽视债务呢?
    本文作者为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教授
    
    
    
    

Tags:与“高债无忧”论商榷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