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江雁南:中国经济告别三高模式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江雁南 参加讨论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二零一三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改变「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性」拉动经济模式。大多经济专家都认为中国经济在逐步复苏。
    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新成立的领导班子在经济上会有什么动作。答案是「体制改革」。十二月十五至十六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二零一三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体制改革」在会议中被反复提及,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靠「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性」三高行业拉动,对出口和房地产严重依赖。但此时,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这种增长模式已发展到头。环境被严重破坏,低端产品的出口也占了世界约四成的比重,欧洲债务缠身需要长时间复苏,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几乎指望不上。
    中共十八大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至百分之七点五。对经济增速的转变来源于一个政界和经济界达成的共识--中国不再要一个「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经济了。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告诉亚洲周刊﹕「我不看重经济增长的速度,我更看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然而改革并非易事,如何改,改多少往往是各方博弈的关键。政府和市场、投资和内需、国企和民企、效率和公平依旧是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资中筠在论坛期间毫不避讳地谈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希望中国能够少讲一点特色,多讲一点社会主义,这个因为现在的中国实际上社会主义很小,而特色太大了,那个特色又有负面的东西太多了。」
    十二月十五至十七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三亚举行,主题是「全球变化格局中的中国」。在首场关于「中国经济的新挑战」主题论坛上,被誉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直指「投资」这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隐忧重重。
    「靠投资拉动经济是我国劳动者收入占比较低原因之一。」吴敬琏分析称,中国储蓄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五十,但并非百姓储蓄率高,而是国家和企业的储蓄率高。国家提倡提高消费,但是百姓口袋里没有钱,无法消费,于是,政府发钱、免税,搞家电下乡等等,结果就是税收大跃进,「因为政府是一个皮包公司,它也不生产财富,他发钱发多了怎么办?就征税,这个都不是出路」。
    吴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够实现我们的增长方式的转型,不能提高效率继续靠增加投资来维持增长,中国经济就会陷入一个投资回报递减和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最终导致危机。」
    宏观调控要打组合拳
    政府干预过多,使得市场永远像是襁褓中的婴儿,这是「不可持续」的一大症结。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名誉主席黄孟复指出,政府在宏观的调控当中的主要做法是打政策「组合拳」,组合拳的效果最快,很短的时间就可看到改变。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抑制了市场的活力,政府想人为影响经济波动周期,但其结果就是下次反弹会更大,进而必须使用更强大的组合拳抑制反弹,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一拳要比一拳打得重才能把问题解决,这就形成了不可持续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告诉亚洲周刊﹕「二零一二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速度开始放缓,这个时候世界都寄望于中国政府出手,企业都在哭,还好政府顶住了。经济增长只有回归自然增长率才能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高歌猛进十年,自信爆棚。人们开始反复谈及海外投资、兼并、移民,开始畅想人民币国际化并提上日程,似乎没有不敢想的。但好像唯一没有想到的,恐怕就是从国强到民富道路何其漫漫。
    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在演讲时指出,发展模式造成财富分配不公。「发展模式内生有问题,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不公正法制不健全,经济这个『饼』做大了,但是这个『饼』的分配发生了问题,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了。」
    市场经济要有活力,国企的改革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吴敬琏告诉亚洲周刊﹕「如果不断的强化政府对市场干预和控制,不断放纵国有企业垄断,最终形成的就会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畸形体制。」
    「为什么中国经济这么好,还有这么多人要想方设法移民海外?」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抛出这样一个谁都不敢拿到?面上说的问题。吴谈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和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时认为,如果要激发公民创造财富和企业创新的动力,就要对公民的合法财产有宽容的界定。「不应刻意追究企业家第一桶金的来源,我们很多企业头顶上有一把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有罪了。」
    自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开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热潮不仅没有减慢而且每年都在上升,今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年末的两大收购更是惊?全球。十二月七日,加拿大政府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松石油公司,并承担其庞大的债务。此外,中国的企业集团买下美国国际集团公司旗下飞机租赁公司--国际租赁金融公司百分之八十点一的股权,这也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有史以来的最大收购案。据估算,十二五期间,海外投资将超过五千亿美元。
    然而跨文化冲突、法律限制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不断的在为中国企业的热情泼冷水。
    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金立群眼里,中海油的成功并不具有所谓里程碑似的意义,「只是因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金立群分析称,中海油成功收购尼克松并不能说明今后还会有这么多的成功案例发生,也不能说明国外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会减少阻力。天时方面,是尼克松需要增加预算,需要外来资金;地利方面,美国和加拿大最近在资源方面有点小摩擦,所以美国市场对加拿大不是特别重要,这就使加拿大对亚洲的资金没有那么谨慎了;人和方面,最近加拿大和中国的关系好转。
    海外收购要在商言商
    在金立群看来,中国人老是开口闭口谈走出去的战略,让国外对中国投资兼并心怀不安。「你们明明只是想赚点钱,干嘛老用战略吓唬人家。很多中国企业不要讲战略,在商言商,不要增加人家的忧虑。」金告诉亚洲周刊。除此之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金还反对将国企和民企成分划得太清楚,「都是中国企业,过分的强调名头有什么好处?政府层面上要建立互信的氛围,企业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服务的质量。不能让人家了解你,这个问题就很大」。在金看来,尼克松案之后,未来的收购会更加困难。
    然而,海外投资的净收益在过去五年几乎都是亏钱的。在实战经验丰富的麦格希集团全球战略执行副总裁、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董事田理看来,中国人的海外投资自有一套战略。「其他潜在的买方要考虑投资回报可能是在三至五年,但中国企业如果能预计到收购的企业十年亏钱也不会在乎,更多的是出于战略的需要。」
    田理以他接触的一起美国飞机制造商破产被海外招标收购案为例,竞标的有四家公司,两家美国民营企业,两家中国国企。美国方出资为十一亿和十二亿美元,中方是十七亿和十八亿。其中,一家中方公司背后的出资方是北京政府的赞助基金。在中国最喜欢投资和收购的领域中,能源资源类、制造类占百分之四十八。
    大多经济专家都认为经济在逐步复苏,中央经济会议继续提出二零一三年的经济发展仍然是「稳中求进」。然而对一个十年来都不断追求经济增长和保增长的国家来说,GDP的增长率一直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格局。
    关心GDP增长率,从长期看,对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没有高增长的经济很难赶得上发达国家;从短期看,经济增长缓慢会影响增加的就业岗位,从而影响百姓生活。在蔡昉看来,二零一二年GDP增长百分之七点七,失业率百分之四点一,和往年差不多,并完成全年的新增岗位目标。更多的是招工难的问题,而不是失业的问题。整个二零一二年的经济都比较平稳,如果还想高出潜在增长率,则会出现通货膨胀、产能过剩,甚至像日本一样变成泡沫。
    经济增速放慢几乎是上上下下的共识。「百分之七左右的增长率是和我们推算出来的潜在增长率相吻合,只有接受这个速度,才能保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蔡昉说﹕「明年应该也会维持在和今年差不多的水平。」来源:亚洲周刊

Tags:江雁南,中国经济告别三高模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