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焦点热评 >> 正文

徐瑾:沈阳罢市背后的经济逻辑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徐瑾 参加讨论

    有“盛京”之称的沈阳,正陷入愈演愈烈的“罢市”风波。
    网间日前开始流传“沈阳店铺关门”图片与消息,随后媒体跟进,原因是市场风传有关部门将开始“严格打假”,由于打假“太狠太严”,担心“动辄重罚”,不少店家“宁可关门受损,也不开门迎接检查”。随后,沈阳当局在其官方微博称:一些经营业户因受不实传言影响,关门停业。沈阳未采取集中整治行动,更未采取高额罚款措施。
    不过,官方辟谣并不能消解民间担忧,除了沈阳,“罢市”在附近县市也已经蔓延开来近期,甚至有微博爆料沈阳网友因发布商户关门信息,而被公安带走。
    在历史上,沈阳不乏“罢市”传统,不过那是“九一八”等尘封往昔,如今沈阳重现“大萧条”,到底为哪般?传言力量缘何如此大?
    一叶知秋,“罢市”与经济下行难脱关系。继中国经济增速二季度数年来首度“破八”之后,当前经济疲弱趋势不改,唯一悬念或许在于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宏观数据争议还在持续,不少经济学家们已预计三季度经济即将企稳,现实情况很可能没那么乐观。
    经济下滑,除了企业层面冲击首当其冲之外,地方政府也深陷财务困境。一个有着投资冲动的地方政府,永远处于资金饥渴之中;而伴随着卖地收入以及税收的下滑,习惯不受束缚花钱的某些地方政府难免将“闲不住的手”再度伸向民间。
    在沈阳市2012年预算报告中,亦特别提到财政压力“‘十二运’筹办、沈阳经济区建设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财政保障任务艰巨,收支矛盾突出”;而今年上半年,沈阳GDP同比增长11.1%,对比之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3%,今年五月沈阳非税收入增速为56.5%,其中各类罚款费用功不可没。
    也正因此,沈阳“罢市”看似偶然,却是逻辑的必然,也不会是孤例。无论光天化日之下的横征暴敛,还是倾一地财政之力挽救民企赛维,看似政府之手一予一夺,其实都是一个硬币的两边,无非是不受约束的地方政府权力的翻云覆雨。正如笔者多次强调《预算法》对于每一个人公民的重要性,没有约束的支出必然导致没有约束的征敛,而没有约束的征敛必然导致市场的衰败,这是一个循环的“怪圈”。
    更长远地审视,中国经济为什么发展?过去三十年的增长动力来自廉价人力、改革开放、加入WTO推动,其中经济学家张五常更是盛赞地区竞争制度。
    张五常做了一个很流行的比喻,“北京当局是大地主,拥有中国的所有土地。大致上,他们把土地以佃农分成的方法租给数以百计的县,而县又再以佃农分成的方法租给无数用家”。其中,税率就相当于以前的租赁分成率,通过竞争的作用地方政府甚至可以使得地价从很高下降到零之下,通过县之间的竞争,会达到最高效能的资源使用。
    这是地方竞争模式的1.0版,但是如今这一模式悄然变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所谓“人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样精彩的分成制度”,其优点一方面被过分神话,另一方面长期弊端也开始逐步显现,这一理论甚至面临破产边缘。
    换而言之,地方政府作为“中性政府”的土壤已正在变化。中国的地方政府以往的优势在于“每个县是一家公司”,争取土地租金总收入的极大化;如今,某些地方政府不仅变得越来越像一家注重短期盈利的公司,而且越来越不满足于民间的以往分成比例,往往成为当地市场最主要的玩家。
    减速之下,往昔的繁荣图景裸露出另一副萧瑟面貌。以往的地方发展“唯GDP论”,或正进一步异化为“固泽而渔”冲动,也正因此,每每出现地方政府收回承诺的新闻,“让大家都去赚钱”论调也见怪不怪。
    无论地方竞争模式抑或财政联邦主义论,都旨在肯定中央政府之下的地方分权模式的活力。但是凡事皆有代价,世间没有一成不变或包治百年的经济良方,长期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权力与约束的不对称,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将对上不对下负责的弊端持续放大,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案例不绝于耳。
    更一步看,以往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或在于规则的暧昧性,所谓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甚出现地价为负,其分配过程也充满计划甚至寻租色彩,不过是政府行为不受约束又一鲜活注脚而已;如今,伴随着资源逐渐用尽与税源的紧张,而民间或者民企对于透明规则的渴求却与日倍增,以往的竞争模式可能会呈现“逐底竞争”的逆转,或将激化官民利益日渐对立,导致社会矛盾升级的焦点。
    现实往往先于理论,庙堂之高难及江湖之远。中国社会的转型,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将成为成败关键,而如今各地类似沈阳案例的四起,表明当前地方政府激励存在扭曲,问责制度亟需重新确立。正如笔者曾在《从什邡到启东:应该如何“维稳”?》中呼吁,地方政府竞争的模式应该有所进化,从一个越来越像公司的政府回归政府的中性角色,权力和责任的边界应该进一步厘清。
    “满城尽是卷帘门”这一看似荒诞的现实之外,却无比真实地折射了中国式抗争现状:在诸多力量不对等博弈之中,弱者的一方往往已经使出最后一招地步,也就是“退出”。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从沈阳小商贩关门大吉到富人集体移民,乃至资本外流,“用脚投票”的逻辑无处不在;“不和你玩了”韦小宝式逃遁之下,只是弱者及时止损的无奈出路,这对于各方都是双输,甚至,这一局面或本可以避免,应从行政权力从内到外的监督开始。

Tags:徐瑾,沈阳罢市背后的经济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